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9 11:21:54

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123-02

作者简介:吐尔逊江•阿不力米提(1985-),男,维吾尔族,甘肃兰州人,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摘要】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持续2~4周的治疗后,26例效果显著,占54.16%;19例效果一般,占39.58%;仅3例无效,占6.25%,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3.75%(45/48)。结论:治疗导致DHF的危险因素或原发病,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延缓DHF进展是极为重要。

【关键词】诊治;舒张性心力衰竭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在临床上属于一类综合疾病,其发生时的心室收缩功能处于正常状态。由于心室松弛性、顺应性降低而导致心室充盈量变小以及充盈压增大,最终造成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表现。DHF常常出现在收缩性心力衰竭前期,属于临床上的独立疾病,在心力衰竭病人中占据的比例达35%。现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计48例,均为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男29例,女19例,年例49~79岁,平均64.3±3.7岁。其中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23例,冠心病16例,瓣膜病4例,糖尿病心肌病3例,肥厚性心肌病2例。按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30例,Ⅲ级15例,Ⅳ级3例。

1.2 诊断标准:采用199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制订的DHF诊疗标准,即同时满足以下3点:①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或体征;②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微减低;LVEF≥45%;③ 有左室松弛、充盈、舒张期扩张度降低,或僵硬度异常的证据[1]。

1.3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得病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这样对于血糖、血压等可及时控制,能防止左室肥厚等异常问题。若患者没有出现无糖尿病、肾脏受损等情况,则要尽量把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而伴随发糖尿病、肾脏受损的病人,则需要把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以下。对冠心病患者采取抗缺血、降血脂、抗凝等相关的治疗。初始阶段选择小剂量利尿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症状,如:无禁忌证则采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对难以承受ACEI的病人采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合并房颤病人则选择洋地黄类药物(或)胺碘酮。

1.4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2~4周后,气促、乏力、心累等症状明显好转,轻度体力活动后心率保持稳定,心功能改善Ⅱ级或改善至Ⅰ级;有效:症状有改善,心率在活动后明显上升,心功能有改善,心功能Ⅱ~Ⅲ级;无效:症状、心率、心衰等症状无改变。

2 结果

此次对48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病人持续了2~4周的治疗后,26例效果显著,占54.16%;19例效果一般,占39.58%;仅3例无效,占6.25%,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3.75%(45/48)。出院12个月之后对全部病人回访调查,共7例出现再次心衰而二次入院治疗,40例E/A比值增大,3例无效。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对于高血压病群体而言,舒张性心力衰竭是常见的病发症状,特别是对于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糖尿病等患者更为多见,此类疾病的心脏收缩功能在早期表现正常,但舒张功能常常呈现出异常状态。心肌细胞外基质结构、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等方面对心脏DHF有着促进作用。当病人的心肌舒缓功能出现异常,心室僵硬度不断增加后,则会影响到心室对舒张期血液的充盈,导致左心室内压力减小。而左心室在心室内压力变大时进行充盈,会降低左房、左室压力的梯度变化曲线,造成早期心室充盈速度减慢,使得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正常,而左心室舒张末压力变大。机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则要不断增强心房的收缩力,这样可以扩大心房收缩期的充盈量,增大左房的压力或扩大心室[2]。在心房失代偿中心室获取充盈量仅仅借助于增高心房压力,在心房压力大于20 mm Hg时则能逆行传导至肺血管系统,造成肺淤血;在左心房压力大于30 mm Hg时则会造成肺水肿等急性左心衰竭。

3.2 临床表现:对单纯或早期DHF主要是肺淤血,具体表现在:静息或劳力性呼吸困难,伴随HFrE以及持续性的DHF都能发生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的症状。而肺淤血症状的病人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气短等,体循环淤血症状则为腹胀、尿少。临床上出现单纯或早期DHF特异性体征较少,常表现为肺部水泡音。心浊音界未出现变大,能听见舒张期奔马律,这多数和原发性心脏病共同存在。

3.3 病因:此次资料表明导致舒张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压和冠心病所致,在社会人群年龄增大的过程中,该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这时要采取科学的生活干预,对基础病加以针对治疗处理,这样可有效避免舒张性心衰的出现。老年群体常会因为大动脉弹性减小而造成收缩血压变大,随着造成心肌细胞代偿性肥大,使得左室肥厚,左室僵硬度变大后造成心室顺应性差等[3]。冠心病患者存在显著的心肌缺血时,仅能供应有限的心肌能量,细胞内的钙离子难以快速被肌浆网回摄及泵出细胞外,这造成了心脏的主动舒张功能发生异常。

3.4 治疗:对病人采取治疗措施时需要对基础疾病加以重视,这样可避免舒张性心衰的形成。医生需采取措施对血压、缺血、心室等合理控制,房颤病人转复为窦律,逆转左室肥厚。经过分析后决定采取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来调整舒张功能。选择运用利尿剂过程中需先采取小剂量,再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增大剂量,防止发生心室灌注异常导致病情变重;硝酸盐类药物对静脉的扩张有益,能减少中心血容量,控制左室舒张末压,运用此类药物同样先小剂量,再大剂量。β受体阻滞剂运用在左室舒张功能时,其显现出来的功能表现在心率变慢和舒张期增长等方面,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安排相应的药剂剂量,在治疗周期上也要保持持续2~4周的时间。

综上所言,在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时重点治疗造成DHF的危险因素,通过这些方式来延缓DHF恶化是极为重要的;逆转左室肥厚时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实现,对于病人的治疗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鲍菊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6):1052-1053

[2] 蔡毅.舒张性心力衰竭新概况.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6):425-426

[3] 刘刚,刘坤申.舒张性心力衰竭诊治的进展.医学综述,2006,12(4):849-850

上一篇:30例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下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对普通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