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干骨折中西医治疗综合比较

时间:2022-07-09 06:42:54

肱骨干骨折中西医治疗综合比较

摘 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各自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回顾10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其中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58例,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48例,从骨折复位、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及肩肘关节活动度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1~5年的随访,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率94.55%,骨折愈合率100%,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5.0%,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0.0%;手术内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率100%,骨折愈合率83.4%,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0.4%。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2.50%。结论:对能闭合复位满意的新鲜肱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应视为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对陈旧性肱骨干骨折及新鲜肱骨干骨折经复位后对位又不满意者,则应选择手术固定结合植骨治疗。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小夹板外固定 肱骨干手术固定

2002~2011年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及手术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106例,对两种方法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06例,其中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12~76岁,平均44岁;骨折部位:肱骨上1/3骨折6例,中1/3骨折26例,下1/3骨折20例;骨折类型:横行骨折14例,斜行骨折20例,螺旋形骨折18例,粉碎性骨折3例;采用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48例,其中男18例,女30例,年龄18~58岁,平均38岁。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28例。骨折部位:肱骨上1/3骨折8例,中1/3骨折14例。下1/3骨折26例;骨折类型:横行骨折18例,斜行骨折6例,螺旋形骨折4例,粉碎性骨折20例。

治疗方法:

⑴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坐位或平卧位,骨折移位较大者可选用局麻。①手法:一助手用手或布带向上提拉,另一助手握持前臂在中立位向下,沿上臂纵轴徐徐用力拔伸牵引,对上1/3骨折术者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后外侧,其余四指环抱近段前内侧,将近端托起向外,使断端微向外成角,继而拇指由外推远端向内复位。对中1/3骨折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推向内,其余四指环抱远端内侧拉向外,使两骨折断端内侧平齐,并微向外成角,然后两拇指再向内推,纠正成角复位。对下1/3骨折复位时仅需轻微力量牵引,可留断端少许重叠,再用按捺手法矫正成角畸形复位。对螺旋骨折应注意判定旋转方向用以矫正旋转畸形。②固定方法:用前,后,内,外侧夹板。相应部位加衬垫(注意在桡神经沟不要放置固定垫)。肱骨上1/3骨折超肩关节固定,下1/3骨折超肘关节。中1/3骨折不超过上下关节固定。应注意前侧夹板下端不能压迫肘窝,以免影响患肢血运及发生压迫性溃疡。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三角巾悬吊前臂于胸前,贴身固定。每周摄X线片复查1次,根据情况调整压垫位置及小夹板松紧度。指、腕、肘、肩功能锻炼循序渐进,贯穿始终。

⑵手术固定: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可于5~7天患肢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采用颈丛或臂丛麻醉,可选用:①拉力螺丝钉固定:适用于长螺旋形骨折。②接骨钢板固定:以较宽的的4.5mm动力加压钢板为好。螺钉孔数不要少于6孔。远近折端至少有3枚螺钉固定。③带锁髓内针固定:优点在于软组织剥离少,可早期适当负重。注意近端锁钉对腋神经和远端锁钉对挠神经的损伤。④外固定架固定:有点事创伤小,固定可靠,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适用于污染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⑤Ender针固定: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可适用于年龄较小患者应用。⑥锁钉接骨板固定:优点在于骨膜剥离少,利于愈合,固定牢固可靠,可适用于粉碎性骨折的内固定。手术多取上臂前外侧切口,陈旧性骨折取自体髂骨植骨。术后选择性应用石膏托外固定3~4周,拆除石膏后行上肢关节功能锻炼。每个月摄X线片复查1次。

结 果

按骨折临床愈合标准,骨折复位标准,肘关节功能标准,肩关节功能标准评定结果:本组106例全部随访,访问时间1~5年,平均2.5年。小夹板外固定组:16例8周内愈合,28例10周内愈合,14例1~2年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骨折愈合率100%。骨折复位优良率94.55%,肩关节功能优良率92.10%。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8.3%。手术切开内固定组:10例12周内愈合,30例16~18周愈合,6例5个月延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7.2周。2例8个月后骨折不愈合,行手术植骨后愈合。骨折正常愈合率82.4%,骨折复位优良率90.2%。肘关节功能优良率85.50%。

讨 论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从AO学说强调生物学固定的观点,逐渐演变到以生物学为主的观点即BO生物学的、生理的、合理的按骨科学观点。要求在治疗骨折中首先应尽可能保护局部软组织和骨折端的血供,对此在骨折复位和固定上提出了新的标准,肱骨干骨折以间接复位为主,恢复骨骼的长度和力线即可。而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固定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骨折部位的血运和软组织的连续。复位后小夹板与肢体长轴固定,骨折端无应力遮挡,小夹板不阻碍患者早期活动患肢所产生的肌肉收缩力和自重力传导,使断面始终保持接触,达到了骨折端在骨干纵轴方向上相对的微动应力刺激。研究证实骨这能刺激骨痂生长,促进骨折愈合,增加强度和刚度。从而促进血肿吸收骨膜反应性肥厚增生,骨细胞分化提前,血管再生丰富,骨痂生长及钙化迅速,愈合时间提前。

手术切开固定治疗:各种内固定可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复位质量高于夹板治疗方法。但肱骨干的滋养血管多为1根,大多数在肱骨中干下1/3分解处的前内侧进入骨内。骨折本身有损伤顾营养动脉的可能性,而手术切开内固定又进一步增加了损伤营养动脉的机会。同时术中骨膜广泛剥离容易致骨滋养血管断裂,从而破坏了骨端的血液循环而出现骨痂形成困难,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影响肩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内固定物有明显的应力遮挡,容易导致骨质疏松、萎缩,骨断端组织不断坏死吸收,容易致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同时手术切开也容易有腋神经及桡神经的损伤,特别是桡神经损伤,尤其容易在取出内固定物时损伤。

通过对此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分析,作为最符合骨组织的生物适应性的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是比较简便和理想的方法,骨折愈合时间和正常愈合率方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明显优于手术固定治疗组。在治疗上应该首选。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肩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无手术并发症是它的主要优点。对于陈旧性肱骨干骨折及新鲜肱骨干骨折经复位后对位又不满意者,则应选择手术内固定结合植骨治疗。在固定物选择上应视具体病例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

2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24例疗效观... 下一篇:复方血栓通联合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