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危害多

时间:2022-07-09 04:49:41

目前,百姓中自我用药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其中包括对抗生素的擅自使用。这种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感染药和抗生素,很容易引发一些副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认识――

生素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显著减少了细菌性感染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新的强力广谱抗生素不断开发上市,但人类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斗争却没有因此而变得轻松,反而更加激烈,究其原因是由于不合理使用甚至是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所有医务人员及全人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抗生素使用的6大误区

一项对2000个城镇居民家庭抗生素储存情况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家庭小药箱常备有3~4种抗生素的占40.3%,备有2种抗生素的54.2%,备有1种抗生素的占4.3%,一种也未备者只占1.2%。由此可见,抗生素的家庭储备相当普遍。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无指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30%~45%。

家庭使用抗生素的误区有:

1随意使用只要发烧,就使用抗生素,哪怕是普通感冒或轻微的咽痛都用抗生素。

2求新求贵不管是否对症,只要是新的、贵的就认为是好药。

3 打打停停自我感觉见效就停药,感觉无效就换药。

4胡乱打持久战间断或长期使用抗感染药。

5盲目加减由于担心抗生素的药效不够而自行加量,或者担心不良反应而自行减量。

6联合作战担心单一用药效果不佳,而自行联用其他抗感染药。

滥用抗生素使病菌变异、耐药

在上述这些观念的错误引导下而引发的抗生素滥用危害之大,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因此造成的机体损伤以及病菌耐药性更是无法估量,滥用抗生素使我们战胜疾病的代价越来越高。已有许多证据表明,我国超过50%的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广泛耐药,而北美不到5%。另有调查表明,多种菌株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达60%~80%。在二战时期, 100单位的青霉素即可挽救无数伤员的生命;相同病情现在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也未必能见到明显效果。目前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泻、结核病占绝大多数,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由于耐药结核菌的产生与扩散, 导致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死灰复燃。如今结核病已成为所有传染病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根源也和滥用抗生素有关。

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细菌的耐药性普遍增加使用抗生素的过程往往就是耐药菌的产生过程,不正确地使用更加速这一过程。如所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而且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并且增加耐药的机会;如未按医嘱完成用药疗程,或用药量不足,均会使未被杀死的细菌产生耐药性;而过量滥用抗生素,则又会使细菌发生变异,从而使抗生素对其失去功效,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细菌在应付抗生素的“剿杀”过程中演化出一系列“战略战术”,以便保护自己存活下去,其结果是催生出一些抗生素杀不死的超级细菌,使临床上难治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二重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临床常见到为了控制某种炎症,使用抗生素,尽管达到了治疗的目的,却引起了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炎或慢性腹泻等疾病,即所谓的“二重感染”。目前临床上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为2%~3%,一般在用药后20天以内出现,多发生于婴儿、老年人、衰弱者、有严重疾患及进行腹部手术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体内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因失去其他细菌的拮抗和抑制而大量繁殖,发生菌群失调。致病菌所致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口腔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及败血症等。二重感染的病原菌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加之人体抵抗力低,常难以控制,死亡率可达45%,其中败血症的死亡率最高,为85%。

引发各种毒性反应、过敏反应毒性反应是抗生素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轻度可引起胃肠反应,重者可损害神经系统,如青霉素的用药剂量过大和(或)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时易致神经毒性反应,表现为“青霉素脑病”;氨基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听神经)损害等,还可造成血液系统及肝、肾的损害。曾有报道,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泌尿系感染长期交替使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唑,结果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抗生素所致的过敏反应也不容忽视,这主要是由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变态反应。几乎每一种抗生素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最多见者为皮疹,其他有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血清样反应、接触性皮炎及药物热等。

贻误正确治疗 许多患者知道抗生素用多了不好,于是一旦病情有所缓解,便自作主张将药量减小。殊不知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否则不但不能彻底灭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最后耽误、加重了病情,并且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浪费药物,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滥用抗生素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据统计,仅超前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全国一年就多花费7亿多元。虽然一些新的、贵的抗感染药短期效果较好,但是抗生素滥用行为带来的潜在危害将带来更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滥用抗生素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对儿童和老年人的影响

上海市2003年上半年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共248例,占药物不良反应总数的41%,其中六成以上发生在10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身上。

由于儿童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机体较为敏感,代谢功能相比成人要差很多,故用药剂量有严格的计算方法,通常要针对其生理、年龄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正确选择药物及其剂量,用药过程中也要密切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生理功能衰退,这使得药物的吸收、代谢和耐受程度与青年人不同。同时,老年人患病较多,而大多数疾病又为慢性病,需长期药物治疗,身体对药物的耐受可能受其他药物的影响。

所以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重,严格遵医嘱用药。

对孕妇、哺乳期妇女的影响孕妇在患有感染性疾病时也需使用抗生素,孕妇服药不仅要考虑药物对母体的药理作用,还必须将胎儿作为药物的潜在接受者来对待,既要缓解母体的疾病,又不能损害胎儿的正常发育。药物对胎儿的毒性,随着妊娠期和胎儿成熟期的变化而不同,妊娠早期(怀孕1~70天)人类的胚胎最脆弱,容易致畸;妊娠中期(怀孕71~154天)胎儿器官已经分化出现并继续发育,药物的毒性作用会引起胎儿发育异常;妊娠晚期(怀孕155天至分娩)药物对胎儿损害的特征是,能够引起毒性物质的代谢变化,使血液中毒性物质增加。

由于药物可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故哺乳期妇女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尽量避免继续哺乳,待痊愈后再恢复哺乳,以免婴儿间接受到药物伤害。

上一篇:与腰鼓结缘 下一篇:“床上晨练套餐”7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