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读书人的网球情结

时间:2022-07-09 03:25:23

一个读书人的网球情结

他曾是大学校长、他也是公司老板:他年轻时曾与运动绝缘,但现在他“混迹”网球场。在教学楼、研究室呆了几十年之后,他决定到外面透透气。

弃书本 上球场

二十多年来,陈敏恒一直频繁地在网球场上挥洒汗水。每到周末,网球场总能听到他的欢声笑语,打网球已经成了他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但在20年前。他从未体验过运动带来的欢乐。“那时我患有肺结核,医生、家人都不让我运动。坐在办公室里总是觉得外面是灰蒙蒙的,人走路的时候是轻飘飘的,心慌得很。”作为中国化工领域的领头人,原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陈敏恒虽然在55岁时才与网球结缘,但是这个知识分子的“运动细胞”慢慢被挖掘了出来,从一个原本不运动甚至害怕体力活的读书人,活脱脱变成了一个生活半径被网球场包围的运动者。

“我现在已经不能说是打球了,只能说是混球。年纪大了不像年轻人生龙活虎,所以叫混球。”在陈敏恒的自我调侃中总是伴随着开怀大笑。在他看来,年纪越大发力就越困难,站在底线跟不上节奏,站在网前有总是被年轻人凶悍的击球攻击,仿佛他成了捣乱打球节奏的破坏者。“所以我总是站在球网与底线的中间位置,能进能退。”

好在球友们对陈老也非常配合。有一次陈敏恒的女儿来看父亲打球,为了证明自己“高超”的球技,陈敏恒与另外几位高手配合打双打。“啪、啪、啪”,高手之间的球越打越快,突然球飞向陈敏恒。只见他一个截击结束战斗。看着女儿钦佩的眼光,陈敏恒和队友不禁暗暗发笑,殊不知这只是安排好的一场表演。

不争胜 只求乐

虽然在球场上一泡就是几个小时,但这是陈敏恒的兴趣所在,所以他并不觉得很累。“人总是应该有点兴趣,别的项目都没多大奔头,网球就成为我的拳头产品。网球的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在各个年龄段开展。”网球对陈敏恒来说就是“好玩”,不必刻意要求自己达到什么水平,关键是从中得到快乐。球场上大伙聚在一起,无论严冬酷暑都能其乐融融。他总是说:“网球是一项需要天赋的运动,大多数人都很难达到太高的水准,所以我们都把它当做一个载体,通过网球认识更多朋友,加强朋友间的来往。这和竞技体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打球不是为了争强好胜,而是愉悦身心。”

现在陈老和朋友们都在小区里打球,三片连着的球场都被他的俱乐部长期占领。“打球的时候就该把别的东西全部忘记。在我们的小俱乐部里十几个人轮换着上场,球场上只有欢声笑语。”提到自己的球友俱乐部陈老便笑逐颜开。这个俱乐部里的成员球龄长短不一,但是大家聚在一起,就能找到共同语言。“网球非常适合群众体育,如果只有一两个人很难组织活动,但是当大家聚在一起之后却成不可阻挡之势。”陈老和球友们已经成为最“亲密”的伙伴了。

从没有比赛到现在的上海ATP1000大师赛,陈敏恒看到中国网球的飞速发展不由得想起最初学球的日子。“在我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教练都比较少,当时很多网球场都是长期闲置。我记得当时球具都挺贵的。买球都是大伙们一起买上三五个,而现在网球都是论筐卖了。”现在的条件已比当年好了太多,不仅球场多了,而且与球星零距离接触也不是难事。

“年轻的时候我都闷头做学问、搞科研。对运动一窍不通,甚至害怕体力活。比起做学问,打网球可轻松多了。”刚打球的时候陈老还在图书馆找了几本书来取经。竞技体育跟群众健身是两回事,现在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多,国内的气氛也越来越浓。

有人是以提高球技为乐,有人是以打败对手为乐,而陈敏恒的网球之乐只在过程本身,这种乐才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上一篇:黄宇:回归网球人生 下一篇:罗兰.加洛斯的美丽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