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重在能力培养

时间:2022-07-09 02:11:11

化学教学重在能力培养

能力是人顺利完利完成一定活动所需要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本领,是高度概括性的,是经过反复训练获得的。在当前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我通过本文谈谈自己多年来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记忆是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人脑对感知事物的认识,并能保持下来重现出来的能力。根据专家研究,一个人一生中能记住一百万亿信息单位。人的记忆能力80%先靠眼睛,11%靠耳朵,3%~4%通过触觉和嗅觉。

培养记忆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运用视觉器官注意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

2.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记忆事物的印象

例如人们反复看广告,久而久之就在脑子里产生了对广告所述事物的印象。因此,为了记住某些事物,常常用默默重复、复述再现的方法来加深印象。

3.要提倡揭示规律、理解记忆

要注意在了解掌握整个事物全过程的基础上,来记忆某个部分。实践证明,经过思索加工的信号在头脑中刻印牢固,不易消散,它能和其他记忆细胞产生联系。在化学教学中对于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必须在理解其意义的前提下去记忆。

4.要学会把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相互启发,要善于应用相互比较、概括归纳、化繁为简的方法来进行记忆

5.力求避免干扰,注意劳逸结合

实践证明,安静的学习环境能促进记忆。从心理学观点分析,人的大脑不能长时间地处于紧张状态,要有劳有逸,提高记忆效率。

二、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是认识事物、发展思维和想象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人类用感觉器官和科学仪器将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等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形成直观印象的能力。

对于观察能力的重要性,伟大的进化论者达尔文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既没有突出迅速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发觉悟那些在时间上极易消逝的事物,并对它们进行仔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是超过中等水平的人的。”苏联有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能力的学生,绝对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文理不通的学生。”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在其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要使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提高,就注意以下问题:

1.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例如为了研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在进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反应的现象和生成物的性质与状态。然而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虽然也做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的实验,但要求学生观察的注意力是放在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问题上。

2.要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

实验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观察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颜色、气味、沉淀),反应后生成物的性状。

3.要引导学生把思维和观察结合起来

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通过自己的思维把握现象的本质。例如在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若单凭现象是难以判断生成物的。所以必须进一步根据分析,作出初步判断,并用实验加以验证,才能作出结论。

4.要使用对照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的观察更为精确

例如讲解氧气的性质,只有通过碳、铁丝、蜡烛等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不同现象的对照观察认识比较,才会使记忆更加深刻。在进行化学物质的检验和鉴定实验时,常常通过空白实验的对比才能使观察更为清楚。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本身的完善与补充,大家普遍感到了终身教育的意义。大量实践表明,自学能力的强弱对学生毕业后显示的工作能力有极大的影响。

通常讲的自学能力包括:找寻参考书、订自学计划、查阅参考文献、阅读书籍、写摘录笔记、钻研问题,向人请教等能力,这里着重介绍阅读能力的培养。

读书是学生吸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过程,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读书加以具体的指导,如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某一部分,找出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也可以告诉学生阅读的重点,要求学生画出某些概念作定义并布置一些适宜的参考题,让学生对阅读效果自我检查,有时也可以叫学生概括某一节教材的内容,找出重点,做一些摘记。阅读时应鼓励学生深入思考,提出疑问,让学生认识和体会“学贵于疑”的道理。对于书中的疑问,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教师则随时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然后抓住主要问题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解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自己找参考书,自学有关材料,写读书报告,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钻研科学、自我完善知识的学习能力。

四、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是智力的核心,是发展各种能力的基础。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想象等能力。例如根据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能力;应用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能力;应用有关化学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内在的求知欲,这是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

一定的知识是学生思维的基础,知识面越广,思维的路子就越宽,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2.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创造思维的良好气氛和环境

例如在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提出“为什么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在讲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时,提出“如果一氧化碳中混有杂质二氧化碳应该如何除去”等问题。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不仅掌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且要应用其性质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碳的方法,达到培养灵活应用知识能力的目的。

3.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

例如学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要通过列表对比学习,这样能够加深理解和记忆。

此外,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包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培养等。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中心中学)

上一篇:集合学习中的几个难点探究 下一篇:关于汽车修理专业教学适应维修行业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