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对策

时间:2022-03-05 12:04:13

浅论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与对策

摘要:体育课外活动的缺乏影响着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及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因此,课外体育活动成为高职院校中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体育课外活动的进行,抑制了学生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因此,对这些制约因素研究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校体育;体育课外活动

在教育竞争的主流影响下,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学生专业课学习,关注学生就业率,却往往忽视了学生身体的健康培养,忽视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无法安排时间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因此,学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参加运动的能力,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却并不尽如人意,多方面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制约

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体育锻炼时间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且在课余缺乏活动的放松时间,种种强压学习,成为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在高校,虽然对学生的早操、课外活动时间有明确的要求规定,从制度上强制确保了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真正利用这些课外活动时间的可能性。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文化课学习时间安排得紧凑,实训时间安排得满,想要进行适度的课外体育活动就需要等到下课之后,可是一般下午下课就已经接近吃晚饭的时间,学生想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就只能利用晚餐的时间了,或者更多的学生情愿放弃活动,去寻求更多的学习时间。

2.场地设施和器材不完善

受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条件的制约,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所有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虽然教育部每年都会将大量的财力投入到高职院校发展上,但由于全国高职院校数目众多,基数大,因此分配到各个院校的支持资金数额就很少;而院校需要维持学校各方

面的提升运转,因此会对资金进行多方面划分利用,重点一定是在教学方面,从而不难设想,投入到体育设施建设上面的费用肯定少之又少。现有的体育设施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护理,只能任由公共体育器材老化和损害,报废在一旁,无法被学生使用,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同时,在近几年中,随着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为了保证在现有条件内,能够满足学生的教室和住宿需求,有的院校不得不去占用体育课锻炼场地、场馆,使得原本就不充足的体育活动场地、资源和体育锻炼设施又一次

被强占使用,直接从基础条件上影响了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也严重打击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

3.缺少教师组织和指导

受院校教学任务安排的影响,专业体育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活动的缺乏也成为制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已经进行了小学、中学、高中等十多年的体育学习,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仍然没有形成自我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需要专业的

体育教师进行组织和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然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却不尽如人意。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人数不足,教学工作量重,在很多时候,只能在早操和课间操期间能够对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组织和指导,其他

时候,尤其是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教师都在忙于课程教学,因而很难看到专业教师出现在锻炼场地上进行活动组织和指导;还有

部分高职院校体育部师资中存在着兼职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无法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和指导,从而在另一方面也制

约了学生参加体育课外活动的兴趣。

二、课外体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建议

(1)学院领导应当重视学校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以院级领导为首设立专门的小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评价。组建由领导、教师、学生组成的监督管理体制,做到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场地器材落实、活动内容落实、评价措施落实,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效益。

(2)学院应建立和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考核制度和奖罚措施,

推动体育教师不断地提高专业能力,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

外体育活动的热情。教改委应制订学校体育课外活动评价体系,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建设情况,应作为高职院校评优考查

的必要条件。

2.对策

(1)在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同时,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结合自身能力和爱好,参考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和开展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同时,我们还应该始终秉承“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理念,推动学校树立以适应学生生存发展、强身健体为主的体育锻炼机制,打造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新局面。

(2)场地、器材、经费是体育活动开展实施的首要问题。为此,现有场地、器材的利用效率要充分提高,同时,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经费的投入,使场地、器材逐步完善。

(3)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院校可以从学生社团方面入手,成立一些专项体育社团,由社团牵头组织一些体育竞赛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给学生展示自己体育才能的舞台,提升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同时还让学生体验尝试了“社会角色”,将体育锻炼与社会生存技能培养充分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体制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制与健康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杨忠伟.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赵金凤.山东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4]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04.

[5]范立仁.全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0(02).

[6]徐玉娟.南京市高校高年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03.

作者简介:

张飞,男,出生于1982年1月,江苏丹阳人,学位: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职称:助教。

(作者单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浅析农村职业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下一篇:构建问题情境,经历数学建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