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用建筑施工常见几种混凝土表面质量通病的预防和处理

时间:2022-07-08 11:12:20

论民用建筑施工常见几种混凝土表面质量通病的预防和处理

摘要:本文结合民用建筑施工的实际,对常见的混凝土表面常见的几种质量通病进行分析,描述了产生表面质量通病的原因,提供了防范的措施,并跟进民用建筑施工实际提出了处理常见的混凝土表面质量通病的措施。

关键词:民用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处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表面蜂窝的预防和处理

1.1混凝土表面蜂窝的产生

首先,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存在着比例不当和计量不准的现象,会造成混凝土内部砂浆过少,产生表面的蜂窝。其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造成混凝土原料凝结成团,和易性不高。其三,混凝土振捣操作失误,出现振捣时间、强度、密度等关键环节控制不严,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蜂窝。其四,混凝土模板闭合性不好,产生混凝土表面砂浆的流失。最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关键部位,如:柱、梁和基础部位,浇筑时间控制不严格。

1.2混凝土表面蜂窝的预防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要根据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针对容易出现误差的环节要经常检查,确保计量准确。混凝土搅拌的强度和时间应该合理控制,保证拌合均匀,混凝土的坍落度适合。对于超过2m高的浇筑高程应该采用串筒或溜槽减缓混凝土下落时的冲击力。混凝土结构的振捣要根据设计,严格执行振捣时间、强度和密度等要求。混凝土进行柱、梁和基础等部位的浇筑时应该有一定的间歇,一般以1h为宜。

1.3混凝土表面蜂窝的处理

首先,确定混凝土表面蜂窝的位置和面积。其次,对于较小、较浅的蜂窝可以用洗刷和剔除的办法,处理蜂窝部位,然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最后,对于较大、较深的蜂窝,应该凿去蜂窝处的混凝土薄弱颗粒,并对深窝进行封堵,在刷洗干净后,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2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表面麻面的预防和处理

2.2混凝土表面麻面的产生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混凝土模板的拼接不严,导致局部产生水泥砂浆流失。其次,从模板的表面来看,模板粗糙、有杂物、湿润不够、脱模剂粉刷都是产生混凝土表面麻面的重要原因。最后,混凝土的振捣作业强度不够、时间过短,导致混凝土内部气泡在硬化的过程中浮于模板表面形成混凝土表面麻面和麻点。

2.2混凝土表面麻面的预防

首先,规范混凝土模板的拼装工作,在容易出现砂浆渗漏的期房用腻子、油毡纸或其它材料进行封堵。其次,做好混凝土模板表面的处理工作,保证混凝土模板表面干净、湿润、脱模剂涂刷均匀、不沾有杂物。最后,混凝土浇筑后采用分层振捣的方式,对浇筑混凝土进行设计强度和质量的真毒奥,直至排出内部气泡为止。

2.3混凝土表面麻面的处理

对于采用表面粉刷设计的麻面一般不做特殊处理,对于设计中无表面粉刷的混凝土麻面应该在充分对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按照原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的砂浆进行抹平和压光。

3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孔洞的预防和处理

3.1混凝土孔洞的产生

首先,从结构上看,产生混凝土孔洞的主要原因有混凝土的钢筋较密导致的混凝土未充盈整个结构。其次,从施工上看,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存在失误,导致混凝土石子成堆或在内部形成松散的孔洞。最后,从环境上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杂物、木块和工具造成的混凝土孔洞,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3.2混凝土孔洞的预防

控制的措施: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

3.3混凝土孔洞的处理

首先,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其次,对孔洞部位进行高压水冲洗。最后,在孔洞位置保持湿润的状态下用高一个等级的混凝土进行灌注。

4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表面露筋的预防和处理

4.1混凝土表面露筋的产生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4.2混凝土表面露筋的预防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4.3混凝土表面漏筋的处理

先对漏筋出进行清洁和洗刷处理,在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民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的预防和处理

5.1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的产生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5.2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的预防

灌筑混凝土后,应及时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特别要防止浸水后变形。

5.3混凝土表面不平整的处理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应该根据凹陷和沉降的幅度不同,而采用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对于比较突出的不平整应该剔除,对于较深的凹陷应该在湿润后,用同一等级的混凝土进行填充。

参考文献:

[1]张斌,于洪波,王洪涛.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7)

[2]张永林,史军,徐兆玄.混凝土蜂窝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3]李杰,王国军.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及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7)

[4]魏春阳,于静海,姜华.混凝土质量通病成因分析及防治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

[5]赵军霞.砌体房屋现浇楼板与墙体裂缝的分析与防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0)

上一篇:有关项目施工管理的探讨 下一篇:剖析房屋建筑中深基坑施工技术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