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设疑、感悟

时间:2022-07-08 08:48:00

思考、设疑、感悟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文字优美。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经典散文,它主要讲述了苏格拉底让学生在麦田里摘取最大的一株麦穗,结果学生一无所获的故事。从而揭示,人要抓住每一次机遇,不要错过人生中选择的最佳良机。让人不由得想起诗句“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本篇散文运用想象,借事说理的表达技巧,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捡麦穗这件事去领悟文本中所蕴含的哲理呢?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动脑筋,创设适合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带着这些好奇的疑问融入文本,走进事件中,感悟作者创作思路,积极探索散文的内在哲理。

一、思考中感悟

思考是最基本的思维活动,也是学习的动力之源。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深入发掘文本内涵。新课标指出,只有在积极主动的思考活动中,学生才能仔细探究文本,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并获得启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投入对文章的思考中。如,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我鼓励引导学生:“同学们都能将课文读通读好了,接下来,你们开始默读,默默感受苏格拉底的人格魅力。”说完,学生开始积极默读课文,有的学生还时不时地拿起笔圈圈点点地做起了批注。在学生都准备好之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他们各自感受,并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后的快乐。“人生路上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不可错过,过了这村就没了这个店。”我鼓励学生:“你的理解十分通透,表达流畅清晰,老师非常欣赏你。”有了鼓励以后,其他的学生也开始竞相发言,都能从思考中感悟到惜时的重要性,并能找到概括性的哲理性语句。由此可见,学生在主动思考之后,会主动感悟,体会文本内在哲理意蕴,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对话中设疑

《最大的麦穗》篇幅不长,却充满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秉承“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这种教学理念。将平等置身于课堂,以和谐的对话参与到学生合作学习中。如在读完文章之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读完文章,你们对苏格拉底有什么样的看法呢?又怎么看待他的弟子呢?”这样,学生就会带着疑问去与文本亲密接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分享他们的发现。

课堂上,学生带着疑问和鼓励,积极主动融于文本之中。要引导学生先感受主人公的精神世界,最后再探究文章哲理。如,有的学生说:“苏格拉底是在自然中教授弟子,让弟子在生活中感悟,这种教学方式十分特别。”随即我赞扬他拥有一双发现真谛的眼睛。还有的学生说:“小麦都在嘲笑众位弟子,其实是弟子们自己在自嘲,他们发现自己最终两手空空而感到懊悔。”这样平等的对话,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亲切,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三、讨论中明理

这是一篇思想性、哲理性强的课文,应抓住探讨的问题,提升学生思维活跃能力。教学要紧密联系疑问。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找出大师的语言和弟子的行为。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弟子都按照大师的要求去做了,可最后还是叹息懊悔、两手空空呢?”再让学生仔细品读回味文本中弟子的表现并感受苏格拉底的教学艺术。接着,让学生阅读苏格拉底在弟子们两手空空之后说的话,提出问题:我指导学生做出总结,最大的麦穗存不存在并不重要,也许那个最大的麦穗就在眼前,因为没有了比较的空间,将它丢弃了。其实学生从最后一节中明白了文本中的道理。但是要从生活中真正理解,还会有困难,因此,我又设计了一个学生身边的问题:“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来理解的呢?请从自己身边谈起。”有的学生说:“我总是眼高手低,一直想做一件大事,结果小的事情我不做,大的事情也没有碰到。”有的学生说:“劳动课上,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设计亲手做一件工艺品。我心里想,要做就要做一件让别人羡慕的体现我高超水平的工艺品,因此制作过程中,我不断设想,不断否定,就这样在不断选择和不断放弃中一无所成。”我总结说:“教训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你们只要能吸取经验,就一定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其实,最大的麦穗就像人生理想,抓住了机遇脚踏实地地走下去,那么这个机遇就是最大的一株麦穗。最后,在学生沉浸在哲理中之时,接着提出这样的疑问:“一株最大的麦穗就在眼前,有的人摘取了,有的错过了,如果这株最大的麦穗是‘学习知识’的话,同学们又怎么去面对呢?”综上不难看出,这样精心创建疑问,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读书时的推敲和揣摩曾被誉为鱼入溪水、旱逢甘露。只有全身心地置身于语境,完成思考―设疑―感悟的过程,才能明其意悟其神。充满灵性的课堂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荡漾学生的个性,活跃拓展学生思维。教师要立足文本,勇于挑战,引导学生掌握获得“最大麦穗”的方法。

上一篇:策略识字提高效率 下一篇:巧用五“好”,教好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