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表达 第17期

时间:2022-07-08 08:25:06

5.12,如一场噩梦,但它又如此真切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教师的生命被定格在张开双臂,用自己宽阔的胸怀为学生撑起了了一片生命的天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教师的赞歌,诠释了师德的含义。这就是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无声的大爱。

师爱,不只是灾难来临才能表现出来。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活蹦乱跳的孩子,我们每天也向学生倾注点点滴滴的爱。在德、智、体、美、劳等各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日本一家报刊对千名学生进行调查:有52.8% 的学生希望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而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只占31.1%。由此可见,在教师素质中,师爱占了多大的比重,有时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因为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给人以温暖的动力。爱犹如春雨,不管滋润了哪一位性格不同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厉进取。正因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需求。

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这样,学生的表现是: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希望与老师合作。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手上。因此,不想美好而纯洁的师生关系蒙上一层阴影,教师就要时刻抢先一步主动处理师生关系的种种问题,首先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师爱,不仅仅要求教师有爱学生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这种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爱既是一种艰辛的劳动,又是教师素质的最好体现。那么,如何更好地体现这种师爱并让学生感受到呢?

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学生。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理解学生的个。教师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学生。事实表明,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等与成人有明显的不同。教育学生,要在思想、态度上尊重他们,把他们看成是大人,可是表达一定要透彻,要把他们看成是孩子。明明白白说出来,要让学生彻底明白你的目的,明白你的良苦用心,从感情上接受你的教育,而不是迫于压力屈从于你的教育。

其次,能够换位思考。由于受各种传媒信息的影响,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想开放、重视表现,对外界事物反映迅速而敏锐,追求新异和时髦,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学生已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比许多成年人更具有时代信息。再用上代人的观点和行为来约束学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老师还应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重视学生是内心感受,把学生看成自己的朋友,看成是人格独立平等的主体。

第三,是了解和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作为教师,应要经常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保持情感交流,心灵的对话。请听听学生的心声——“老师,请您不要单看我的成绩,请您更要看所作的努力”“老师,请您经常给我一点鼓励,不要让您的要求,超过我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个性特点、潜质能力等方面都是多样的,心理需求也不尽相同,尤其对特殊学生要特别的关心和呵护,放下教师的架子,用全部的爱真心地耐心地走进学生,忧伤着学生的忧伤,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成为他们朋友和亲人,也就成了学生喜爱的教师。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一些偏差行为,教师应耐心、宽容,例如,有些同学提出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否可以考虑不让家长签名,而争取下一次?有些同学偶尔忘了交作业,是否可以不批评?……因此教师不了解关心学生个性特点,就无法“因材施教”也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

第四,是严格要求。上面讲到的宽容,并不是指毫无原则地一味退让、忍耐,也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宽容应是以加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原则,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这一目的。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就应是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地结合。教师不仅要怀着一片爱心去鼓励、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也要怀着同样的爱心去批评、指正学生是缺点与错误,要让学生在批评时仍能感受到教师的真挚之情。这种师爱的情感如果能被学生理解并接受,将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的苦心,则会认为教师与自己过不去,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使师生关系恶化。

再就是要为人师表,公正民主。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持健康心态,乐观积极、宽容、自信、有耐心、有伸缩性、有成就感,只要教师树立美好形象,具备良好的品行,用美的形象,美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这是一种无声的爱。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的人”学生的敏感,多思,脆弱戒备往往超出教师的预料,他们大多认为教师有“偏爱”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彻底转变“成绩标准观”,试着发现并公正地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缺点,理解、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需要,遇事冷静,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的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所有这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愉快地生活、学习和发展自己。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母爱是无条件的,并不要任何代价,只要是他的孩子就行。母亲爱自己的孩子,只因他是她的孩子,而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满足了任何特殊条件或实现了什么特殊的期望。”师爱也是一样,首先应体现一种“母爱”,同时还体现出一种职业之爱。师爱不等于私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平等的。只要他是一名学生,不管他相貌如何,成绩怎样……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各具特色的学生,是学生生活的参与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爱之于教育,犹如池塘之于水,没有水的池塘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的教育同样不能称之为高质量的教育。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爱是教育的前提,有了对学生的爱,才能教育好学生。师爱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她能开启任何学生的心灵之门,使你真正融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上一篇:提高农学专业教学效率“四法则”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聋哑生质疑、解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