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引入 点石成金

时间:2022-07-08 06:19:32

摘要 随着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多媒体教学由原来的低层次再现运用变为多层面的延伸,帮助教师实现了把美术欣赏课上得有声有色。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如果只是为了使用而使用,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使课堂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形成教师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局面,所以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引入多媒体,使之助教师一臂之力,化腐朽为神奇。

关键词 美术欣赏 学科渗透 网络交互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之中。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美术欣赏课却因为欣赏作品和学生的时空差距大、时代背景迥异、作品思想内容深刻不易理解,容易造成学生不愿上,教师害怕上的被动局面。而将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之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强大功能,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提供优越条件,就能使学生易懂、易学、易用。

1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视听”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我们可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习的内容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像利用多媒体电教这种直观灵活的方式,就会收到良好效果。但是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特别注意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转变自己的行为角色,使教师变为学生美育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特别是参与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挖掘他们的智力和潜力,把学生引入渴望尝试的情境中。当然,教师的设计一定要有艺术性,做到既能激发积极性,又能起到教学活动指挥棒的作用。例如:在进行高年级美术欣赏课时,由于众多美术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都大相径庭,加之艺术作品蕴含着作者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所以很多学生对美术欣赏课产生了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搜集了精彩的科学魔术表演的视频资料,并准备好道具。踏进教室,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请你们看精彩的魔术表演。”一听说看魔术,孩子们一个个来了精神,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上的魔术表演。“这是一枚硬币,现在我把它包进纸包里。”讲台下的小眼睛紧紧地跟着我手上的动作。“然后,我把纸包放在玻璃板上,把玻璃板放在杯子上。现在,只要我点燃纸包,包里的硬币就会穿过玻璃板掉到杯子里!你相不相信?”“不可能,我才不相信呢!”的声音不绝于耳,气氛达到高潮。我从容不迫地点燃了纸包,随着纸包变为一堆灰烬,只听“乒”的一声,硬币落到了杯子中。顿时一片哗然。等台下渐渐安静下来,我才缓缓开口:“其实老师根本没有超能力。道理很简单,我在玻璃板的下面事先用蜡粘着另一枚硬币,在用纸包第一枚硬币时,悄悄地让硬币滑落到我的手中。在拿火柴时,放到口袋里。点燃的纸包,融化了粘硬币的蜡烛油,所以,硬币落入了杯子。就这么简单”。台下一片议论纷纷和茅塞顿开之情。见到时机成熟,我清清嗓子大声说:“其实任何你认为高不可攀的知识,都有可循之规。就像我们的美术欣赏课,如果我们一味地怕它、避它,那么它就会凌驾于我们之上,让我们永远抬不起头来。相反的只要我们潜心学习,有什么事能难得住我们?”打了这针强心针,同学们的强烈求知欲油然而生,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并融入欣赏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三维动态功能,实现学科渗透

美术欣赏课之所以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还在于它与地理、自然、人文科学等等一系列学科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美术就是画画,这种观念是很狭隘和片面的。达·芬奇等艺术巨匠的实践告诉我们:艺术与其它科学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树立了这一观点,我便在教学中随时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更加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打破时间、空间、学科的界限,以生动的形式,使之成为我的得力助手。例如在讲解名家静物写生作品时,当我讲到:“决定画面黑白灰的除了光线的作用,还有物体的固有色。举个例子来说,前面的静物苹果,比较红的一面就比另一面色调要重”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为什么苹果有一面是红的,另一面是绿的?”不一会儿,就有人回答她:“我知道,因为朝南的一边接受阳光多,所以比较红。”话音刚落,那位同学又问“为什么朝南的一面接受阳光多?”这下周围的同学鸦雀无声了,都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我。“好像我们的同学都被难住了,其实,要想解决它还必须借助地理和光学方面的知识。现在我们先完成本节课的内容,这个难题我们放到下节课一起来找答案”。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我没有当堂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渗透学科教学的好机会,我一定要抓住它。课下我制作了地球运行轨迹的CAI课件,并作了充分的准备。第二节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将原本抽象、难懂的问题,变得直观和有趣,而课堂气氛也让学生们为之一振。

3 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网络交互功能,实现学生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作为个体,其力量是很单薄渺小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提高效率、壮大力量,所以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把课堂中的难点变为疑问,教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合作,认真析疑等,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全力以赴主动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美术知识。例如高年级在进行建筑艺术欣赏课时,我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不管会不会,都是一节课的模式,而是把学生组织起来,假设自己是一名导游,为了更好地为游客服务,要查阅这个旅游景点相关知识。让他们自己合作探究,在微机室里每3名学生成为一个团队。每组配置一台电脑,由他们自己上网搜集整理资料,最后请一位代表为大家介绍这处建筑的典故、风格、历史等等。要想迅速地完成任务,组员之间必须合理分工、密切协作,共同出点子想办法。学生们按照指导,有的在网站上查找资料,有的负责记录整理,还有的根据查找内容进行口头准备,课学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良好的课堂效果,笔者深深体会到:网络教学使学生们走出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模式,在主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合作意识,既增进了团结,又提高了动手能力,极大地调动了课堂积极性。总之,多媒体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对于推动艺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发展,对于优化课堂效果、实施愉快教育,对于培养动手型、创造型、综合型的现代人才,都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上一篇: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冶金类专业控制理论与控... 下一篇:白菜如何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