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时间:2022-07-08 06:06:16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育与人格教育有着天然的血亲关系,在促进人格的形成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语文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理想与价值观的培养与指导,帮助他们找准人生的航标。现代诗歌则因其呈现文人“独特的人格,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的特点,成为对学生进行崇高道德情操教育的良好材料。现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体会。

一、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

当前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意识冲击着一些人的灵魂,也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社会上的、国外的一些消极与腐朽的东西也直接影响着许多学生对理想的向往和憧憬,致使许多学生存在着不讲学习讲实惠、不看目标看眼前的状况,他们缺乏远大理想,不努力学习,甚至思想消极,行为堕落。因此,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尤为重要。一代伟人的诗歌《沁园春·长沙》,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作为新生的第一课,在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上,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完诗歌后,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面对的伟大抱负,你有何感触”?通过学生倾述感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无论什么样的理想,都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技能,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教师要用作者无时不在渴望和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以及为理想和光明而奋斗的精神教育学生:不管人生多么艰辛,命运多么坎坷,都要对未来充满信心,为了理想而奋斗。这样,学生就在诗歌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树立了正确的人生理想。

二、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早恋现象已经越来越公开化、普遍化,但他们心理并未完全成熟,有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处理,由此引发出一系列校园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甚至有些学生,特别是一些漂亮的女生,向往金钱和权力,小小年纪居然有傍大款的想法,心甘情愿地做别人的附庸。爱情观作为学生人生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引导教育不可或缺。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致橡树》这首爱情诗教育学生。在诗中,诗人用“绝不做攀援的凌霄花”断然否定了贪图荣华富贵,炫耀自己的攀附爱情观;用“绝不学痴情的鸟儿”坚决否定了单方痴恋,一厢情愿的爱情观;诗人也用“也不止”、“都还不够”拒绝了一味奉献的爱情观。那么,诗人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爱情观呢?通过这首诗,学生对“爱情”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爱情既是美好的,又是自立的,更是需要负责任的。教学后,让学生就现今流行的一句话“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进行讨论。讨论是激烈的,但学生,尤其是女生们,感触较深。经过教师的启发,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走上自强、自立的人生之路。

三、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入美的殿堂,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而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平台。《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全诗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以美的语言、美的旋律、美的物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那似轻烟如微波般的离情别绪。

教师可以抓住诵读,从诗歌的语句、诗歌的意象和诗歌的形式引领学生鉴赏诗歌。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感受到作品色彩绚丽、温韵可人的意象;整齐和谐、错落有致的形式;音节匀整、全韵通畅的节奏。在美的意境中培养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情趣。

对于中职生来说,现代诗歌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比较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的文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鉴赏分析、情感渗透、行为示范等一切手段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进行熏陶,使其道德变得更高尚,情感变得更纯真,生活变得更有追求,人格得到更高程度的完善。这应该是语文教师神圣的使命和语文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上一篇:“缝补”呼伦贝尔草原 下一篇:教师文化浸润教师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