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时间:2022-07-08 04:09:45

就这个题目,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那是在党的十五大以后。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然而,对待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有两种学风:一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一种是教条主义的学风。教条主义的学风,固守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和片言只语,反对旨在突破和发展原有结论的一切改革,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直与之抗争的严重阻碍。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以专门篇幅论述学风问题,对流行的教条主义作了十分严肃的清算,明确指出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应有的学风,这就是“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我的那篇文章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的。

时隔20年,2016年7月1日,在庆祝我们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再次重申:“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这篇讲话不仅进一步强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重要概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认真领会。

为什么要“以我们做的事情为中心”?这是由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决定的。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拓性事业,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没有讲过,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做过,我们自己以前也没有搞过,只能靠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开拓,并且用我们成功了的实践去增写马克思主义的本本里没有讲过的东西,发展已经讲过但与当今时代和实践已不相适应的东西,开辟21世界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如果躺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一切从本本出发,本本上没有的就不能做,本本上没有的就不能变,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无法发展与前进。

为什么要“坚持问题导向”?第一,这是我们做好事情的需要。做任何事情都是会碰到问题的,没有问题的事情几乎是不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抓工作就是抓问题,做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而且问题是层出不穷的,原有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冒出来。我国社会主义只有几十年实践,还处在初级阶段,事业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越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这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目的。(:《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二,这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需要。“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所以,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为什么要“聆听时代声音”?因为实践是发展的,时代是前进的。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马克思没有用过电灯,列宁没有看过电视,没有听说过互联网。我们不应该指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那个时代,就能预见到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所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供现存的答案。同理,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应该指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供现成的方案或答案。只有靠我们研究时代特征,聆听时代呼声,研究时代问题,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为什么要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每一个时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向成功。所谓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不做中国化的工作,就会走弯路。例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普遍真理,但建党初期,我们党的领导人离开中国国情,照搬“十月革命”的模式,组织大城市的“武装起义”,全部失败,使革命蒙受重大损失。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中国化,提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全面胜利。建立在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其经济制度的特征是全面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这是普遍真理。但中国却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搞社会主义的,严格说来我们不够格。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这一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主要成果。

党的十以来,我们党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实施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等,都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别的不展开,我这里只请读者注意“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两大阵营”、“三个世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个多么清晰的演进路线啊!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要求的一贯学风。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都有明确的论述。拥护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拥护和坚持这一原则。让人不解的是,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直到今天,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始终存在,对革命和建设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对新时期改革开放造成了巨大思想障碍。并且,持这种态度的,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而是一再表示拥护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真是让人痛心。

实践发展到今天,时展到今天,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教条主义态度应该清醒了:理论哪能一成不变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哪能成为今天实践的批判标准呢?实践哪能削足适履呢,即哪能让今天的实践去附会过去特定历史条件下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呢?教条主义对我们事业历来造成的危害哪能淡忘呢?我们一定要把认识统一到的讲话精神上来: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什么都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语录来说话,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说过的就不能说,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根据需要找一大堆语录,什么事都说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说过了,生硬“裁剪”活生生的实践发展和创新,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上一篇:英语微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