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专业生的就业困惑及出路之我见

时间:2022-07-08 04:05:17

文秘专业生的就业困惑及出路之我见

[摘 要] 现阶段,高职教育对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看法已经从就业率问题转变为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上。文秘专业作为文史类专业的基础,是基于汉语言文学和交际学之间的实用性学科,文秘专业从学科角度来说,比本科院校的中文专业更具有实用价值,但是专业质量与学科要求并不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于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环境与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不断提升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高职教育;文秘专业;就业分析;质量

一、当前环境下文秘专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文秘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学科范围广的职业教育课程,从就业的方向来看,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非常广,如国家政府机关、地方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企业机关等都离不开文秘专业为其提供的支持。目前文秘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依托高等院校进行职业化教育,由中文专业的理论课程衍生为文秘专业的实践性课程,可以说文秘专业是基于文科课程基础上形成的多功能多方向性学科。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于文秘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其工作实践能力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塑造,如人事管理、外交沟通、派遣协作、信息处理等方面。

就当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状况分析,虽然在经济社会的体制下,对于各类人才的需求量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都处于相对饱和状态。但是,在就业状况的现实分析中,由于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供需状况仍然具有比较尖锐的矛盾,这就需要高职专校对于人才就业市场内存在的因素进行分析:首先是文秘专业学生的培养量与社会总体需求差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在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普遍应用的背景下,文秘专业学生所具有的电子信息技术相对比较滞后,在传统的职业背景下,其职业本身特点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切实需要。

其二,体现在学生的就业观倾向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在社会价值观和就业观的塑造倾向方面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往往面对行业目标的前提下,对自身看重过高,而这一点对于社会人才的期望值方面产生矛盾,把职业的起步看的过高,导致自身无法找到正确的职业定位。

二、导致文秘专业生产生就业困惑的原因分析

1、文秘专业教学手段表现出相对的滞后性

在很多高校的文秘专业依旧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必须认可传统的教学经验中具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本身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在文秘专业的教学体系中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的新要求而不断转变教学模式本身。

2、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缺陷

文秘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也需要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但就目前文秘专业生本身所具有的素质进行分析,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课程掌握能力较弱,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够扎实,知识的理论水平比较匮乏,相比本科院校的中文系相比,其语言能力与实用写作能力欠缺,这一方面是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教学特点造成的,同时与学生的自律、自学能力还有着密切的关系;2、学生对于自身能力没有做到客观的评价,很多学生在就业问题方面表现吃过度的自信,社会历练相对欠缺,尤其是为人品质与社会经验方面没有做到客观评价;3、在就业方面表现出主动性的欠缺,由于现在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显得比较宽裕,学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困难挫折,因此在就业方面没有压力转化为动力,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就业市场的竞争当中,在毕业之后的择业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劣势。

三、提高文秘专业生的就业质量的相关建议

在解决文秘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同时,必须优先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来执行,高职院校需要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比重,将一些体制陈旧的课程转化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

1、就区域特点制定符合本区域人才市场需求的文秘专业学习特点

文秘专业具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根据市场对于文秘专业的岗位需求来拟定区域性文秘专业学生培训计划。学院可以根据地区近年来的文秘专业学生岗位需求量来制定学习就业计划,对专业人数以及学生就业方向进行适当调整,一方面是通过加开其他课程来增强文秘专业学生在其他专业方面的边缘化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强与地方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来增强文秘专业人才的专项输送过程,强化人才输送质量。

2、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就业定位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根据学生自身就业意愿与自身条件进行就业定位的指导,高职院校要根据学生自身拟定的就业目标是否合理进行论述,指导学生确定更为优化的就业方案。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定位方面,学院需要落实以下几点任务: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具有综合性的学生档案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兴趣爱好、特长方面与性格特点等进行综合评价,客观评价学生的定位;其次需要加强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改革,增加理论课程中的可操作性应用比例,培养社会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3、多元化就业途径选择

并不是说文秘专业的学生就必须承担文秘方面的工作,文秘只是学生就业的知识构成基础,要鼓励学生考取其他方面的资格证书,将文秘专业与其他关联学科进行有机统一的联系。如教师资格证、导游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这些专业与文秘专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关联,在就业方面能够增加学生的就业几率,同时,学生也会具有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

参考文献:

[1]邓小康.提升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北方文学:下,2012(2):222-223.

[2]陈建娜.提高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路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27-30.

[3]徐晓扣.李正春.浅论文秘专业生的就业困惑及出路[J].科教文汇,2011(22):198-200.

作者简介:李莹,女,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秘书学。

上一篇: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动因分析 下一篇:影响高中学生英语课堂自愿回答教师提问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