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出租价款过低,村委会能否反悔?

时间:2022-07-08 03:56:04

案例

驿站村地处辽西102国道一侧,不大的小村被七高八低的山坡覆盖。早在2000年前后,在党的政策鼓励下,许多村民开始自愿承包荒山、荒坡、荒沟,但谁都不肯承包靠近国道一处约5.36亩岩石的荒地。

无奈之下,村委会决定以每亩30元的低价出租给县城个体从业者韩某。双方在《荒地租赁合同》中约定:驿站村将5.36亩集体荒地租赁给韩某用于开办酿酒厂,村委会协助其办理土地变更使用事宜,所需费用由韩某承担。租用期限为20年,即1999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土地使用证变更前,年租金为每亩30元,土地使用证变更后为每亩50元,双方不得以任何借口违约。此外,为确保合同的效力,双方还对该合同进行了公证。事后,经村委会与韩某共同努力,于2002年7月30日办理了该租赁土地的变更使用证书(即由农用地变为工业用地)。韩某依据合同约定按时交纳租金。

2006年开始,国家取消农业税费并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后,调动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驿站村及周边的土地,不光农田流转价格一年一个价,因附近城市企业外迁占用的荒地、坡地的价格也不断增长。2012年初,与韩某所租用的荒地相邻的荒坡、荒地,其转租价格已高达每亩五六百元。为此,2009年前后,村委会曾要求韩某提高租金。韩某除强调经过公证的合同决不能随意变动,否则将承担违约责任之外,还以给个别村干部送礼等小恩小惠来息事宁人。可时间长了,村民意见与呼声渐起,纷纷要求重新发包或增加租金。

2012年底,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要求韩某租用的5.36亩地的租金上涨至每亩700元。见新一届村委会主要干部态度坚决,韩某也摆出强硬姿态:“当初所签订的合同一不违法,二经过公证,想增加租金,别说是我,法律都不会答应!”

协商不成,2013年春节过后,村委会以当初所签订的合同显失公平为由上诉法院,请求按当前市场价格变更合同租金。

法庭审理过程中,村委会诉称:虽然双方当初所签订的合同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合法有效。但近年来,特别是国家取消农业税费并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后,土地流转价格成倍上涨。国家政策调整这一重大农事变化,是双方订立合同时所不能预见的,若继续按照原合同价格履行不仅明显有失公平,更难为广大村民接受。韩某则辩称:当初订立合同的期限是20年,这期间当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双方当事人应有所预见或预知,任何一方都不能以物价上涨为由随意主张变更合同内容。

法庭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调解未果之后,依法做出判决:承租人韩某按照周边土地流转价格,即本地区上一年度平均市场价格,每年每亩620元向村委会支付租金。

检察官点评

本案争议焦点:经过公证的合同为何允许反悔,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显失公平之法律规定?

一、经过公证的合同为何允许反悔?有何法律依据?

无论是否经过公证,只要双方所订立的合同是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都是合法有效的,法律不允许随意反悔变更。但在特殊情况下,为防止继续履行合同显失公平,经法律特别规定可以变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26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客观情况发生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本案中,双方当事人签订协议时间为1999年。10多年来,国家取消农业税,给农村各种农业补贴,承包地与农作物的市场价格都发生相当大变化,不可能为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所预见。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继续履行原合同约定又必然导致双方利益严重失衡的不公平结果,人民法院按照公平原则予以调整是于法有据的。

二、如何理解“显失公平”的规定?

显失公平是公平原则的一种延伸。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等价有偿,即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平等地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公平原则是民事活动目的性评价标准,一项民事活动是否违背公平原则,难以从行为本身和行为过程做出评价,需要从结果上来评价。如果交易的结果形成当事人之间极大的利益失衡,除非当事人自愿接受,否则法律将适当调整。合同法将显失公平的合同列为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本案中双方签订合同时间是1999年,当时双方都没预料到后来农村土地政策与市场价格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如果继续按当时合同约定的价格,村委会必然损失巨大。在双方利益明显失衡的情况下,法律不会坐视不管,通过适当调整来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才能充分体现公平。当然,调整时应兼顾双方利益,以充分体现公平合理。

上一篇:为何我家夏粮没“十连丰” 下一篇:为得好处竟“折腰”蝇头小利毁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