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蟹一条龙

时间:2022-07-08 03:55:11

重阳节前后,正是吃螃蟹的黄金季节,母蟹黄多,公蟹膏肥,喜爱美食的人这时总不忘品尝几只。

江苏、湖北省内的几个地方是我国的螃蟹主产区。从它们生长、成熟、包装、运输,到鲜活地物流到全国各地,最后端上餐桌,整个一条龙过程实属不易。于是,就在这条龙各环节忙碌的人群中,诞生了种种奇特的发明。

螃蟹大家都很熟悉,一只螃蟹一张嘴,两个钳子八条腿,味道特别地鲜美。我们常说的螃蟹,叫大闸蟹,因为两个螯足上密布绒毛,故学名叫中华绒螯蟹,是一种大型的甲壳类动物。别看它横行霸道,八面威风,其实它成长过程充满了危机。螃蟹一生中,要经历十几次蜕壳,刚脱壳的螃蟹体表柔软,无力防御。这时如遇攻击,很难逃脱死亡。因此高密度养殖螃蟹的地区,非常害怕蟹塘里出现一种动物――小龙虾。(图1――1)(图1――2)

小龙虾不但与螃蟹争食,由于它游动性强,还会对螃蟹脱壳期的软体造成伤害。另外它吃掉大量水草,影响蟹塘环境。许多螃蟹产区都想尽办法消灭它,但效果不佳。(图2)

小龙虾味道不错,也可卖钱,但毕竟价格不如螃蟹高。如能高密度养殖螃蟹,谁愿意让小龙虾挤占水域资源呢。但小龙虾不好除。它不但繁殖速度快,而且它和螃蟹食性相近。如果用药物毒死龙虾,螃蟹也难逃厄运。有什么好办法,既不损伤螃蟹,又能除掉小龙虾呢?。

江苏省金坛市农林局的技术员苏志烽发明了捕虾放蟹的新型地笼。

金坛市农林局奚局长说:金坛地处太湖流域,境内河网密布,水草众多,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非常适宜养殖河蟹。采用微孔增氧技术高密度养殖,产量很高,是金坛渔业的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15.1万亩,2011年产量1.2万吨,产值11亿元。(图3)(图4)

地笼是捕捞虾蟹的一种网状工具,长几米甚至几十米,由多个网格组成。每个网格都有一个锥形的网洞与外面连通,让虾蟹进得去,出不来。网格之间也有网洞连接,虾蟹在里面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最后都集中在笼梢处。蟹农把虾蟹同时捕捞上来,除掉小龙虾后,再把螃蟹放回塘中。这个办法,除麻烦外,螃蟹长时间在地笼里,容易缺氧造成死亡。

苏志烽发明的这种地笼,是将虾蟹捕捞进来后,让螃蟹逃出,留下龙虾。可龙虾的个头比螃蟹小,怎能让个儿小的留下,个儿大的逃走呢?

苏志烽说:在笼梢的底部加一块光滑板,理论上虾蟹都能从笼梢底部爬出去,但有了光滑板,螃蟹能倒着从上面爬出去,龙虾却不能,只能留在笼中。

新型地笼利用的是龙虾和螃蟹不同的攀爬习性。在普通地笼的笼梢口底部,缝上一块光滑的塑料板,笼梢口敞开挂起。地笼旁边有很多进口,格与格之间也有倒口,虾蟹在里面只能朝笼梢口游动,当龙虾和螃蟹都集中到笼梢口后,会本能地向外爬,这时遇到底部的塑料板,虾蟹脚底打滑,爬不上去。可螃蟹技高一筹,能倒着从上面爬走,而龙虾只能望“蟹”兴叹。

螃蟹跟龙虾的攀爬习性,真有这样的区别吗?

螃蟹和龙虾都是甲壳类十足目动物,除了一对强有力的鳌足外,螃蟹的八只脚像尖尖的钩子,能勾住网眼;而龙虾的八只脚,末端长着小钳子,能钳住网线。这两种身体构造,似乎都是攀爬利器。龙虾怎么不能倒着爬呢?苏志烽做了一个测试。

他将几只龙虾和螃蟹放进一个圆柱形的网笼中,待虾蟹都爬上网壁后转动网笼。一开始,虾和蟹都能跟着旋转。但到一定角度后,龙虾终于支持不住,掉了下来。转了几圈后,龙虾已经完全晕头转向,东倒西歪地在笼底滑动。而螃蟹依然威武,即便是头朝下,也能稳稳扣在笼壁上。它用两个强有力的钳子,紧紧钳住网线,其余的八条腿轮换着横向移动,当腿上的钩子能固定住身体时,就把钳子松开,向一旁挪动,这就是螃蟹倒着爬的过程。

看来,虾蟹确实能力有别。捕虾放蟹的新型地笼,从原理上看的确可行。龙虾和螃蟹都很常见,但是谁也没有留意它们在攀爬能力上的差别。苏志烽就观察到了,一个能倒着爬,一个不能。

原理上可行,用起来是不是真的行呢?

为了验证新型地笼的效果,苏志烽首先在玻璃鱼缸里做测试。先在里面灌上水,再将小龙虾放进去。刚入水的小龙虾显得十分兴奋,极力活动着身体。接着,将螃蟹也放进去。虾蟹刚一碰头,就开始交锋。螃蟹横行霸道,飞扬跋扈。龙虾不甘示弱,时时挑衅,不依不饶。看到这样场面,能够想象在池塘里,它们是怎样争夺地盘的。虽然龙虾的个头不如螃蟹大,但它比螃蟹行动灵活,先猛烈进攻,一见势头不对,尾巴一弹,就能向后逃窜,保存实力。如果多只龙虾围攻一只螃蟹,恐怕螃蟹也难以招架。难怪许多蟹农都对龙虾深恶痛绝,要将它们斩草除根。在这个模拟空间里,新型地笼能将龙虾除掉吗?

地笼放好后,虾蟹好像刚才打架打累了,都在休息,不爱动弹。半小时后,没有一只虾蟹钻进地笼,都静静地趴在缸底。看不到留住龙虾放走螃蟹的效果。这时,苏志烽提来一个开水瓶,边往缸里倒水边说,水温太低,加点热水,看能否让它们活一点。

螃蟹和龙虾都在一定温度下才有活性。十月是龙虾快要在池塘里打洞冬眠的时节,本身活力就下降,加上气温较低,导致它们不愿动弹。而螃蟹离开蟹塘,也显得不适应。不一会儿,龙虾似乎有些反应,有几只居然爬进笼子。一只龙虾已经爬上光滑板,果然没坚持多久就滑了下去。然而,螃蟹始终不进笼子。玻璃缸里的地笼测试失败了。

第二天上午气温高了一些,再次试验。选了一个比玻璃缸大许多的水池,配有增氧设备,增加水中氧气,提高虾蟹活力。试验用的地笼,用渔户实用的地笼改装,比在鱼缸里用的面积大,网洞数量多,捕捞效果会好一些。在这样条件下,捕虾放蟹的测试能成功吗?

果然,地笼放进去没多久,几只不安分的龙虾已经钻进笼子。再一会儿,龙虾纷纷进笼,并都朝笼梢口方向爬,在梢口处越积越多。一小时后,螃蟹也爬了进去。虾兵蟹将统统入网后,都一心想逃脱牢笼,不停地奋力往外爬。有一只螃蟹,踩过几十只龙虾的头顶,率先到达笼口。它尝试着从光滑板上向上爬,可无论怎么努力,就是爬不动,脚下越用劲儿越打滑,最后干脆退了回去。这时,一只龙虾后来者居上,但刚爬到光滑板的边缘,就再也动不了了,正打算原路返回,又一只螃蟹迎面而来。狭路相逢勇者胜,龙虾挥起钳子就是一下,螃蟹稍稍回击,却也无心恋战,径直朝着笼口爬去。终于,它倒着翻过笼口,成功越狱。接着,许多螃蟹,纷纷从笼口逃出,有的甚至能直接跨过光滑板。

苏志烽说:小螃蟹只能倒着爬出来。现在螃蟹个大,能从光滑板上跨过来,有时候用脚蹬一下龙虾,就出来 了。

而小龙虾除了充当螃蟹的垫脚石外,只能在笼中无奈地纠集。水池实验很成功。(图5)

但水池的环境与蟹塘的环境毕竟不一样。新型地笼在实际使用中,到底好不好用呢?为验证效果,在一口蟹塘中,安放好地笼,做实地检测。

苏志烽说:放地笼时要注意风向,根据水流向确定地笼的方向。放地笼几个小时之后才能看到明显效果。

6小时后,蟹塘地笼里已爬满了龙虾和螃蟹。龙虾依旧只能聚集在笼梢处,而螃蟹则争先恐后往外爬。苏志烽和同事将地笼从木桩上取了下来。

苏志烽:全是龙虾,只有两只螃蟹,效果挺好,如果把地笼口扎住的话,恐怕螃蟹就多了。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点评:苏志烽发明的新型地笼,实际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利用小龙虾和螃蟹不同的攀爬特点,在普通地笼口缝上一块塑料板,起到了留住龙虾,而放走螃蟹的作用。解决了高密度养蟹塘里,龙虾不好清除的难题。同时在另一些养殖密度较低的虾蟹混养池塘里,还能起到分捕小龙虾的作用,免去了将虾蟹同时捕捞,又人工分拣的麻烦。新型地笼很有实用价值,制作简易,实际效果好。(图6)

养螃蟹不容易,要动这么多脑筋。但螃蟹养出来,卖出去也不简单。

河蟹要买活的,因为螃蟹一死,体内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分解蟹肉,有的细菌还产生毒素,吃了这样的螃蟹,就会引起食物中毒,恶心、呕吐、拉肚子,严重的甚至脱水、休克。所以卖螃蟹,保持鲜活很关键,死蟹就没法卖了。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包装保鲜的好办法。

他叫史团结,是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的一位螃蟹销售商。他从蟹农那里收购螃蟹再出售。过去卖蟹时,一直用草包包装。

史团结:草包过几天就臭了,螃蟹也就不新鲜了,影响螃蟹的销售。看到果商用纸箱子装苹果,我就想,为什么不能用纸箱装螃蟹呢?于是就设计制作了螃蟹包装盒,一层一层的,起名叫“螃蟹别墅”。先把螃蟹捆好,然后一个一个放进去。盒很结实,站上个人都踩不坏,陆运、空运都不怕。(图7)

包装盒美观结实固然非常重要,而另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包装起来是否方便。螃蟹别墅的包装过程,有个必须的工序,就是绑螃蟹。这也是目前市面上较为普遍的螃蟹包装工序。这不仅是体力活儿,还是个技术活儿。螃蟹的两个大钳子,很有力量,夹人一下,疼痛难忍。绑螃蟹得会抓螃蟹,要抓住螃蟹后两条腿的根部,千万别抓背。一般人好像觉得抓它的背比较安全,但这样抓,它的大钳子就够得着你了,挺危险的。

抓螃蟹就这么有讲究,捆螃蟹究竟怎么捆呢?史团结发明的螃蟹别墅,包装起来方便吗?

史团结把从蟹农那里收来的螃蟹,都暂时养在水泥池里,包装时将它们捞进塑料桶,放在操作台边上。工人将螃蟹从桶里拿出来操作,用手窝住螃蟹的钳子和脚,单手将它固定。然后再手嘴并用,用绳子将螃蟹前后各绑一个十字。用绳子绑螃蟹速度慢,还极易伤手,是个苦差事。同时也容易损伤螃蟹。在绑好的螃蟹堆旁边,发现一滩淡绿色的液体,是什么呢?

史团结:这是螃蟹血。螃蟹的血是淡绿色的。在包装时,用力过猛,把腿折断,就会出血。被损伤的螃蟹活不过第二天。

绑螃蟹另一个弊端,就是容易弄死螃蟹。看来,螃蟹别墅的包装方式,并不是太理想。史团结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了新的探索。

史团结:我就想,能不能设计一个像肥皂盒一样的盒子,把螃蟹装进去。可是用盒子装螃蟹,还是要先用手窝住螃蟹腿,否则,很难塞进盒子。

于是,史团结制作出各种不同样式的盒子做试验。

第一种正开门,螃蟹完全进不去。第二种侧开门,能进去,但速度慢。第三种可调门,还没开始装,调节扣就被螃蟹钳死,未装成。测试结果:用这几种盒子包装,效率没有多少提高。渐渐地,史团结发现,有一种特殊的开门方式,能神奇地解决装螃蟹的难题。

史团结:这是最好用的,最后才想到用这个。各种不同的方法都试过,都不满意。这个把它张开,直接塞进去,快很多,几秒钟就可以了。

史团结给这种对开门的螃蟹速装器,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黄金甲”。它在实际包装时,真的很方便吗?(图8)

为测试黄金甲的工作效率,史团结安排了一个比赛。请两位熟练工,每人准备20只螃蟹,一人用绳子绑,一人用速装器来包,看谁先完成。

比赛没多久,就看出了差距,用速装器的一方几乎5秒左右就包好一只,而用绳子的一方,虽然手脚很快,但每绑一只至少要用20多秒。比赛进行到2分57秒时,速装器完成了全部20只螃蟹的包装。而当另一方完成时,时间过去了9分钟。测试结果,速装器的包装速度,几乎是绳子的4倍。

螃蟹穿上黄金甲,还能保障螃蟹在运输中的安全,这个发明给史团结的螃蟹生意带来了许多好处,效益也连年增加。可他并不满足现状,看见饮料和零食用自动售货机贩卖,方便快捷,他又得到灵感,想出一个新鲜招儿――螃蟹自动售货机。他从厂家订购了特制的自动售货机,原理和普通售货机一样,只是里面存放的货物不是可乐、啤酒,也不是袋装零食,而是穿上黄金甲的活螃蟹。新鲜的活螃蟹,放在自动售货机里售卖,真是闻所未闻。这奇特的玩意儿使用起来,是否真的便利呢?

一位女孩掏出一张20一张10元的钞票,将它们送进售货机。接着看准螃蟹的编号,按下右边的数字键,不一会儿,她看上的那只螃蟹果然从货架上掉了下来。女孩从取物口取出,螃蟹还是活的。现在螃蟹自动售货机还在试用阶段,史团结的目标是让它走进地铁、超市和热闹的街头。(图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点评:螃蟹速装器利用了一个原理,就是螃蟹是一种半穴居动物,一侧蜷起,另一侧也自然蜷起。所以用对开门的形式,能快速将螃蟹装进塑料盒。这是主要发明点,非常好的发明,颠覆了用绳子捆绑的传统包装方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减少了螃蟹在包装时受到的损伤,延长了存活时间。它的衍生产品螃蟹自动售货机,让人耳目一新,给水产销售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和理念,想法大胆超前。

一般人都不太会吃螃蟹,用手掰,用牙咬,还感觉吃不到几块肉。如果不注意,螃蟹尖尖的棱角还会扎着嘴。吃多了,嘴疼,牙也不舒服。

明代时,有苏州人发明了叫蟹八件的吃蟹工具,共八件物品,在当地曾盛行一时,成为苏州女的嫁妆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蟹八件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再也没人知道它的原貌。现在却有人复原了蟹八件。

他就是苏州的老手工艺人康兴祥。他在幼年学徒时,曾替人加工过这种工具。1997年,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蟹八件被人再次提起。觉得蟹八件失传非常可惜,萌生了复原的想法。他找来白铜材料,重新绘制图纸,按照幼年对蟹八件的记忆,重新手工制作出了这八件工具。(图10)

康兴祥复原的这八件工具,分别为榔头、剪刀、签子、案板、镊子、长柄斧、调羹和一个小碟子,十分精致。形态各异的八件工具,是他手工一点点打磨出来的,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毛坯产品要用砂轮打磨出形状,再用锉刀锉、沙纸磨,基本成形后,再抛光。除了这些基本的工序外,康老还给它们雕了花。(图11)

这么多工具,吃螃蟹时,果真都用得上吗?

康兴祥:一只螃蟹,有这八件工具,里边的东西就都可以吃掉了。用剪刀剪开蟹壳,用签子剔出肉,再用镊子夹下来。放在盛醋的小碟里,就可以用勺子舀着入口了。小案板,是配合小锤子敲蟹鳌用的。还有一个特殊的工具长柄斧,用来挖出蟹壳上的肉,形状、弧度正好和蟹壳相符。

八件都有用途,没有一个是摆设。使用效果怎样?试用者说,用它们吃螃蟹,比起用手撕、用牙咬,吃相斯文多了,还能吃得相当干净,就是螃蟹脚尖儿上的肉丝都能给吃掉。吃完之后,还能把螃蟹壳再拼回去,摆出个完整的螃蟹。但吃得有些麻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专家点评:复原的蟹八件,全由手工打造,工艺精美,考究细致。在吃螃蟹时,根据螃蟹的结构,每样工具都有特殊的用途,能把螃蟹吃得十分干净,而且吃相文雅。但是由于工序繁多,吃时较为麻烦,需要耐心和时间。对于现代人来说,它的艺术文化价值,更大于实用价值,体现了江南旧时文人墨客的风雅趣味。

上一篇:团购竞争开启“3亿时代”等 下一篇:风暴生存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