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承诺:新政开新局

时间:2022-07-08 02:42:50

“两会”――中国民众最熟悉的政治词汇之一。

三月――中国民意汇聚和表达的最集中时间段。

十多天里, 会场内外,2987 名代表,2237 名委员,401 件人大代表议案,5641 件政协委员提案……天地之间,有阳光普照,有雾霾袭扰,万木复苏之时,亦寒亦暖。

3 月17 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国歌铿锵中,大会幕闭,新政声起。

敬畏法律,以法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讲话,可谓全球瞩目。

“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这句话出现在讲话正文第一段。

出任总理后的第一次记者会的答问,也具有全球范围的极高关注度。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造福全体人民”――这句话出现在答记者问的开场白。

对宪法的忠诚,对法律的敬畏,不仅是“我”,而且是“我们”。

几乎是在同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闭幕讲话中说,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如此开宗明义,如此旗帜鲜明,如此步调一致,其中释放的正义、民主信息,每个关注国家命运的中国人都会注意倾听,都能意会其旨,都会受到触动,都会感到新风扑面。

大约百日之前,也是在人民大会堂,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三十周年大会上,已搅动新风。他在讲话中回顾了1949 年以来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历程,指出“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当时未言“敬畏”,而敬畏之心已昭然天下。

百日之后,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披露,到3 月11 日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的401 件议案中,有关立法方面的393 件,占98%。这证明,国家、人大、政府新任领导人的庄严宣示,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带着强烈的民生期盼。在此,一人之心与千万人之心息息相通。

以法治国的新一页,已开始书写。

敬重人民,民生为本

在表达对法律的敬畏之时,也表达出对人民的由衷敬重。

“恪尽职守,夙夜在公”的表白,我们在中共十上曾经听过。当他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再次说出,这句话就产生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它标志着执政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在治国理念上的高度一致――法律至上,人民至尊。所以,他不能不“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他只能“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无独有偶,在记者会开场时也表示:“从担任新职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感,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是重大责任。我们衷心感谢人民代表的信任。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事业。”

真心以民生为本,必然以人民为尊。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的父辈革命家有过深切体验――“革命战争之最深厚的伟力之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把这话放在和平年代说,道理一样。国家建设所需之深厚伟力之源泉,同样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当年能呼唤来千军万马,“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军”,源于应和民意,唤起民愿,赢得民心。于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天下怎样避免得而复失?在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访问派中央机关时,重提“历史周期律”,表示当年黄炎培所言今天仍有警示作用。这是民本观念在如今中南海和当年延安窑洞之间的历史回响,自有深意。

于是,我们听到了真心承诺――“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篇章的新一页,可望开始“出彩”。

真心改革,壮士断腕

“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句话,中国老百姓近年来已经听得十分熟悉。

听话听音,以前的“音”中,更多是“越来越难”,越难越要深思慎举,稳字当头。

如今,在记者会上再次说出这句话时,我们从他果决语气、切实承诺中听出的“音”中,更多的是越难越要干――“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需要勇气、智慧、韧性。所幸的是,这些可以从我们的人民当中去汲取,来使改革迈出坚实的步伐。”

“所幸”两字,透露出令人称道的智慧。哪怕阻挠深化改革的既得利益集团有千方百计,所强调的“13 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也足以摧枯拉朽。这是深化改革班师出征的令牌。

依靠人民,力有千钧。先说“壮士断腕”,再表“言出必行”,没有足够心力,难出此话,也难有“铁老大”裁撤之类的决断。当然,老大之外,还有老二老三,改革路正长,故须“不断地清理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而且要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要对社会领域的相关改革进行推进,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比如说现在高等学校里农村的学生比例偏少,我们要逐步提高比例,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感受到希望。”

听到这里,也使人们不禁联想起在中共十闭幕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所言。那一天,面对全中国、全世界,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朴实的话语间,是对民情的深入体察。习、李两人,都有下乡知青的经历,知道农民的艰辛,了解真实的国情,经受过苦难的磨砺。共同的阅历,使他们有基本的共识。

深化改革新一页,可谓“壮士断腕”,即当年小平所言“杀出一条血路”。

削权简政,贵在行动

“精兵简政”,从当年说“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开始,中国民众已经听了七十年有余。当年延安的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关于精兵简政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统一领导与精兵简政工作的指示》等一系列指示,以及《解放日报》发表的《彻底实行精兵简政》、《精兵简政当前工作中心环节》等多篇社论,无不是以民众利益为本。今天,中国民众将在新政中见证执政党优良传统的真切回归。

中国民众对延安时期的清明作风有清晰而美好的记忆。对曾经的“越精简越繁冗”现象也印象深刻,用“恼火得很”传递他对民情的熟知。为此,他表示“说到做到,决不明放暗不放,避重就轻,更不能搞变相游戏。从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入手来转变政府职能。现在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700 多项,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三分之一以上”。

削权简政已被作为深化改革的突破口。表示,“不是说政府有错位的问题吗?那就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这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会很痛,甚至有割腕的感觉,但这是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愿望。”

“约法三章”更成为新一届中央政府的开局亮点――“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何以如此?的话掷地有声:“政府要过紧日子,百姓要过好日子。”

今年前两个月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比下降,是在记者会上公布的消息。这既是他上任之初碰上的难题,也为他痛下决心断腕改革增强了动力。财政收入减少,改善民生刚性需求甚殷,使事情变得更容易判断――舍此“三章”,别无他途。

削权简政新一页已不单纯是承诺。言出令随,后路已断,只有向前。

应无疑问,政府角色的回归,市场之手的魔力,在推进公有制经济趋向健康发展之路的同时,将为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扬劳动创造精神、创业精神提供空前广阔的天地。

上一篇:新生者张海超 下一篇:营销精英交流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