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电视教材设计与开发

时间:2022-07-08 01:56:14

网络环境下的电视教材设计与开发

摘 要: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今,让人们接触到许多新媒体,传统的电视教材已为人所熟知,电视教材作为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网络环境下的电视教材出现了许多新的形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网络;电视教材;教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教学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活动,电视教材在这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网络的交互技术使得各种媒体资源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对传统的电视教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我们可以将更新、更科学的视听教材呈现在学生面前。

笔者长期在信息技术专业课教育一线工作,教育对象主要是农村中学学生,目前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与城市学校相比还是处于弱势。如今计算机网络交互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在网络平台上使得各种媒体资源实现了共享,这对缩小城乡学校教育差距是个契机,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应当肩负起引导和推动的作用。

一、网络环境促使电视教材发展

电视教材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用电视图像与声音去呈现教学内容,并且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记录、存储与重放的一种视听教材。电视教材具有讲授、图解、戏剧等多种形式,除了图形图像还借助声音元素去补充和加强信息传达效果,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如今网络的发展,让数据信号传输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数字电视教材克服了传统电视教材线性传输、交互性差的缺陷,不仅应用于课堂教学,而且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视频点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电视教材在教学中的意义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是我国电视教材蓬勃发展的时期,电视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为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电视教材不仅具有远距离教学的特点,它还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弥补了当时教学资源严重不均衡的现状,实现了跨时空的教学效果。电视教材由于具有生动形象、效果逼真、感官刺激强烈的特点受到众多学习者的欢迎,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有利于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充分利用电视的直观性,提供丰富具体而又符合实际的直观材料,合理运用感知、思维、记忆和注意等认识规律,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所表现的教学内容更加深刻。另外,电视教材有可重复播放的特性,遇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重放,重点说明,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一特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也可以使用电视教材的可重放性解决遇到的学习困难,避免了传统授课方式不可重现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2.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生动呈现

电视教材作为一种视听教材,和其他传统的教材相比有着显著的优势,真实的色彩、事物清晰的轮廓形象、符合事物的声音元素,这些都是电视教材能够呈现的记录。不管是静态定格的事物特写还是事物宏观的发展过程,经过后期的技术处理,都能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有利于学生去理解学习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有利于延伸学生技能

电视教材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或者模拟的语言环境和操作环境,将理论知识和现实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英语教学或者模拟物理、化学中的一些现象,电视教材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氛围,把教学内容融入可视化的电视教材中,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能很自然的有效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可以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汇聚集中到同一个电视教材中,让学生可以依靠电视情景交融,融会贯通各种技能。

三、教师的电视教材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

时展至今,电视教材的制作和应用不能照搬以前的模式了,除了要紧跟现代教育规律的发展和充分考虑学习者当前的心理认知状态、学习需求,还要更新制作技术,制作者要提高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

1.传统电视教材的不足

传统的电视教材往往要经过稿本编写、前期准备、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等几个步骤,历时长、投入大、收效不尽如人意,已成为一种困境。我国制作电视教材的团队比较少,花费巨资制作出来的电视教材也会因为后期的商业运作衔接不到位而不了了之,导致电视教材知识传播的有效性很低。如果靠教师个人去制作一部完整的电视教材又不现实,不是每个教师都有条件去拍摄制作电视教材,面对教学的各种差异,这时的电视教材的有效性就不能广泛体现。

2.利用网络资源重新设计开发电视教材

用于再次开发电视教材的网络资源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技术资源,随着数字媒体制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计算机平台上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video studio、AE、绘声绘影等软件)得到了广泛推广,数字媒体的后期制作不再是“象牙塔”里面的产物,这些软件包括其使用教程都作为一种资源共享在网络平台上;第二类是素材资源,非线性编辑软件与早期的线性制作技术的不同就是能够多元化、多维度去整合现有的电视媒体素材。电视教材制作者可以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寻求更加丰富的数据内容。

3.新型电视教材对教师的挑战

目前,农村中学的教师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匮乏的现状,首先,本身的知识水平有限;其次,让教师再教育、再培训的教育机制不到位,教师原有的知识库更新速度慢。信息技术发展至今,时代进步要求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才能投身于网络的信息海洋,做好教学工作中的领航者。

现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求适合的视频,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按照自己的教学需求重新整理出符合学情的电视教材,但是这也对教师的电视教材制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电视教材编制理论、非线性编辑的基础知识、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等。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新型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是信息化教育赋予教师的一项新任务。相比国外具有优秀的电视教材制作团队,我国的电视教材制作主要就落在了教师的肩上,教师必须提高和培养电视教材的设计与开发能力,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电视教材,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出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运林,徐福萌.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安林,刀戈.非线性编辑的优势[J].多媒体世界,1999(02).

[3]高利明.现代教育技术:通向未来教育之桥[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09-01.

[4]王满华.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05(08).

[5]徐福萌,黄慕雄,任光杰.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抓好预习三环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一篇:立体图形知识点资料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