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物中的有效互动教学

时间:2022-07-08 08:12:46

浅析高中生物中的有效互动教学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程理念:强调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明确是“互动”,那就不是“被动”,“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更是明确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互动教学”因此而成为研究课堂教学过程的热点课题。

1 高中生物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互动教学的深度不够。大多为浅层次的互动,深层次的互动缺乏

在课堂互动教学中进行的主要是各种教学内容上的互动,也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知识信息的流通。经过教师课前精心的设计、严密的安排,再加上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这种知识信息传递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学生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不断地提问,学生机械地回答问题,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好。既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我们还常常看到,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中,有许多雷同与重复,缺乏激烈的辩论,少见强烈的反驳,所有这些现象,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在互动教学中怎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应认真思考。

1.2 强制化的师生互动

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独特见解和互动过程中的一些遗留问题,有部分教师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即使让学生课后思考,很多也不了了之了,而在课堂上,教师还是按照自己设定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服从教师的安排,教师是互动系统中的主体。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教师永远是互动的发起者,学生是执行者。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实行管制,其整个互动过程包含着强烈的不平等性。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教的一方的主体,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教等都是由教师设计、实施和监控。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主要还是由教师一方向学生一方发出。

1.3 垄断化的师生互动

垄断化的师生互动又造成了师生交往的言语上的垄断。具体地说垄断化的师生互动必然导致班级存在两个群体——优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对于优势群体,教师通常采用鼓励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来表达,而且在对学生所答问题的质量上提的要求也比较高,同时,教师也会表现出极大的耐性和宽容;对于弱势群体,教师则倾向于采用否定的和控制的言语表达,在互动过程中给予他们的思考和表达的时间也很少,教师心想反正你也不会,提问对方也不过是走走形式,避免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即使是提问,要求也非常低,甚至教师还会在提问前就申明,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或非常简单,然后再点名提问,一再打击学生自信心。

2 高中生物有效互动教学的设计

2.1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的互动更多的是思维上的“互动”,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积极思维的活动,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有效师生互动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教育家赞可夫有句名言“教学生会思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实际探究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问题还没说完,学生就想也没想地随口把呈现在脑海中的东西说了出来,说出来的内容没有任何思考的成分在里面,不但没有促进互动教学的展开,更大程度上阻碍了互动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2.2 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小组主动设计探究方案

互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是相互间的一种合作,合作学习也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然而在现实课堂中,进行小组活动时,有些学生独自翻书思考,也不与同学去交流,成为了小组活动中的“隐形人”,所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不是参与小组活动就是善于合作了,还要在小组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更要是善于担任各种角色。每一个小组都必须有一至两个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从而在讨论过程中,有一个核心人物在其中起到组织作用,而不至于在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出现一盘散沙的现象。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又参与到各个小组中去。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解题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

2.3 教师科学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多向合作探究

当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各小组设计探究方案时,教师并不是站到一旁当“旁观者”,而是要科学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多向合作探究。生生互动也是互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受性别、性格、空间位置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性别相同、空间位置较近的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互动,这样也就导致了生生互动的对象比较单一。通过设计多向合作的活动,增加互动的渠道,有利于丰富生生互动的对象。

3 结论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相互依赖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都是客体,主体是指师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能承担责任,并主动发展的人,客体既是指师生都进入到对方的活动领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接受对方的影响,又是指师生对自己的认识和塑造:课堂是一个富有活动性的即动态场所,而不是一个静止的、稳定的物理空间。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4):33

[2]转引自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2009(3):46

上一篇: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一篇: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环境污染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