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投运国内首套35kV智能无功补偿装置

时间:2022-07-08 06:37:09

浙江投运国内首套35kV智能无功补偿装置

2010年3月22日,国内首套35kV直挂链式SVG(静止无功发生器)装置在浙江绍兴电力局220kV桑港变电所顺利投入闭环运行。该装置可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提升电网暂态稳定性,对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填补了浙江省主电网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应用的空白。

作为浙江省电力公司的重点科研项目,由省公司、绍兴电力局,清华大学柔性输配电研究所、思源清能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组成的研发团队,经一年半的研发和工程应用研究,SVG于1月19日投入电网开环试运行。春节低负荷期间,该装置满负荷运行正常,为桑港变供电区域的电网无功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实测电网无功响应时间由采用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的5min缩短到小于7ms。

据参与该项目方案设计和实施的陈晓宇介绍,桑港集控站中心变的电网较为复杂,供电区域中有杭甬电气化铁路牵引变、并网小电厂和多个35kV以上大用户,负荷变化幅度和电压波动幅度较大。为解决负荷波动与谐波等问题,提高该区域电网的电能质量,SVG成为当今科技领先且实用性很强的快速动态无功补偿技术。

据介绍,SVG可在系统扰动时进行连续,平滑、动态、快速的无功补偿,维持系统电压,提高系统稳定性。将SVG应用于缺乏电源支撑的大型负荷中心,可加强负荷中心的受电能力,提高其电压稳定性,防止大规模甩负荷和电网电压崩溃事故的发生。同时该装置的投运,可有效消除无功电流、谐波电流在线路及变压器中产生的大量损耗,降低能耗,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本次SVG装置安装在220kV变电所,从35kV侧直挂接入,容量±8Mkvar无级可调。该装置的研发成功,为电网百兆乏级的快速动态无功补偿研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传统无功补偿大多采用断路器投切的分组电容器方式,存在无法连续调节、投切对系统有一定冲击、响应速度慢等不足。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21世纪初已将SVG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气化铁道、钢铁厂、风力发电厂等诸多领域。我国SVG的研究应用起步于1994年,国内已投运的大功率装置都通过降压至10kV运行,限制了SVG的推广应用,而降压变压器的应用,也增加了SVG的成本。因此直接接入35kV系统的SVG装置的成功投运,将对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在电网中的推广应用产生重要的意义,也标志着我国的动态无功补偿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上一篇: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站数字化改造中的... 下一篇:国电南瑞签约苏丹电力公司220kV变电站综合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