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中师生间的沟通

时间:2022-07-08 06:12:09

教育管理中师生间的沟通

摘 要: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师生间的沟通是核心。做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要想实现有效沟通交流,教师应重言教,更重身教;师生间的沟通是平等的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样的思想把握准确,才有进一步谈沟通的话题。但是,当前,严师下学生的叛逆、师生间的不信任感、老师敬业精神减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的沟通和交流。针对此,笔者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交流与沟通的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沟通 教育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31-01

一、教育管理中的师生沟通

师生沟通指老师和学生间涉及到信息、思想、情感等各方面的交流活动。在教育管理中,师生沟通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多年的教育实践,师生间的沟通,直接关系到教育交往、教育活动等效果的优劣。而要想实现有效沟通交流,笔者认为至少应有如下几方面思想:

1.教师重言教,更重身教

为人师表,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师表及榜样、表率。在教育管理活动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将下意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由此,教师务必做到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做学生的榜样,积极影响学生。由此,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注意言谈举止,注意自身素质。在重言教的同时,更应注意身教。

2.师生间的沟通是平等的交流,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师生间的交流往往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

而作为接受对象的学生,则往往充当配角,慢慢聆听。久而久之,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其自主性、探究性等,不经意间受到限制。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使老师们经常感到自己已经说了该说的话,讲了该讲的道理,但学生还是听不进去的原因,也就是所谓的低效沟通。因此,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思考和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不断创造平等交流的机会。只有在平等的课堂教学中师生才能和谐地交流沟通。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教师讲述内容、书本知识和课外阅读接触的知识提出疑问,并表达看法。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看法千万不要急于否定。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认真对待学生的每个问题。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学生在被尊重的同时会有被重视感,久而久之,便能大方、自主地与老师和同学一起交流,实现课堂有效沟通。反之,如果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棍子打死,就很有可能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在摇篮中,师生间在课堂上很难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

二、影响师生沟通的因素

实现内容间的可靠接受和理解,就完成师生有效沟通的初衷。而实际上,不可避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师生沟通的顺利进行。现代教育理念中,有几个较为关键的影响因素,尤其值得我们去关注。

1.严师下的叛逆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而与之相反的,对学生的严厉要求,却带来学生的叛逆、逃课。而且,在严厉的教学要求下,师生间的冲突愈发敏感,愈发常见。可以说,教师越严,学生越反感老师,顺带延误上课。久而久之的恶性循环,导致目前旷课和逃课问题较突出。

2.师生间的不信任感

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高高居上,以审视的眼光看学生,用怀疑的语气发问学生,这样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加大了沟通的难度,拉远师生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师生间的话题越来越少,最后多数无疾而终。

3.老师敬业精神减弱

这些年,国家重视教育,对教学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教师的工作量更是大增,这样厌教的情绪日趋高涨,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一线工作中。甚至,有教师将繁重的工作任务,一股脑地发泄到学生身上,更阻碍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三、如何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师生间沟通交流存在间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想更好地消除这些问题,建议可自如下几方面着手:

1.教师需耐心倾听

师生交流期间,老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多数被动接受。这样的沟通关系持续下去,势必导致通的低效率。由此,想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尽量把自己放在辅助的位置。同时,要有耐心,注意聆听学生想法,多学生建议,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如此,方可积极接受教师的建议,大幅提升沟通效果。

2.教师需朋友间的谈心

教师传道同时,更是学生的益友。在课下时间,教师应主动亲近学生,能够放低身段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朋友的方式聊天拉家常,涉及的话题应力求生活化。尽量关心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可谈及起居、饮食、交友等各方面的话题,尽量营造一个愉悦的话题环境。而且,在这样和谐的谈话氛围中,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教师要尊重我们的孩子

好的沟通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彼此链接的一个桥梁,想要有良好的沟通,师生双方必须相互尊重。在现实教育中。每个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尊重老师并把其作为衡量学生道德品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强调学生尊师并不否定教师平等对待学生。相反。学生越尊师。教师更要做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同学.因为尊师本身就是一种双方的情感交流活动。只有确立这种师生平等的关系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尊重老师。更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总的来说,在教育管理中,沟通是核心,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进行良好的沟通,可确保高质量的教育效果。由此,想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就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罗阳佳.跨越亲子沟通的障碍[J]. 上海教育. 2005(24)

[2]崔佳颖.管理沟通理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05)

[3]超. 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J]. 陕西教育(教学). 2005(04)

[4]钱洲军. 论课堂教育沟通[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01)

[5]张东升,李贵. 讲究谈心方法 沟通师生情感[J]. 宁夏教育. 2004(10)

[6]李国文,魏连凤.积极开展“尊重平等教育”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校园[J].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2003(Z6)

上一篇:谈激发初中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政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