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时间:2022-07-08 04:23:30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看,解题能力涉及到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问题。从内容上看,解题能力包括对应用题、文字题、计算题等各类问题处理的能力。从中学生解题的行为实际看,中学生解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是难以养成思维习惯,常常盲目解题;二是任务观点严重,解题不求灵活简洁;三是马虎草率,错误百出。心理学认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发展思维、提高智力,是提高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下面从发展学生的思维角度和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一例多说,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反过来,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看似这是重视解题,实则这是忽略解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对解题的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只固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另外,从学生解题的实际表现看,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中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我认为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逆说”、“转换说”和“辩论说”等几种训练形式,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1. 顺逆说。

例如:设二次函数f(x)满足f(x-2)=f(-x-2),且图像在y轴上的截距为3,被x轴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f(x)的解析式。我们可以由题目已知条件得出函数的对称轴,被x轴截得的线段长可以用|x1-x2|=2,从而求出本题的答案。我们也可以逆着说如果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不能说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y轴上的截距,被x轴截得的线段长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

2. 转换说。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例如:若x+y≠8,则x≠3或y≠5,判断正误。直接来解这道题让学生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但是如果利用我们学过的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可以转化为若x=3且y=5,则x+y=8。很明显该命题是真命题。这样,学生解题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二、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中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例如:若集合M={y|y=2x,x∈R},N={y|y=x2,x∈R},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________①M∩N={2,4}②M∩N={4,6}③M∪N=(0,+∞)④M=N。学生往往去找正确的结论,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1. 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已知方程x2+y2-2(m+3)x+2(1-4m2)y+16m4+9=0表示一个圆,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求出了m的取值范围后可以进一步问该圆半径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以及圆心的轨迹方程能求出来吗?像同一道题,教师还可以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

2. 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要经常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例如: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抛物线上一点M(m,-3)到焦点的距离为5,求m的值。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先假设抛物线方程,利用点在曲线上和距离公式可以求得;或者我们也可以利用抛物线本身的几何意思,直接就能求出答案。针对这些解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点,总结出两种方法中都运用了待定系数法。综上两种解法,显然后一种解法列式简洁,充分可以显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1. 联系生活实际对比。

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大数字的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加之,有些教师讲到应用题,便说应用题怎样重要,如何难学,上课要认真呀……说到计算题,又说怎样容易出错,计算时要怎样细心,否则……看似教师提醒学生重视,实则给学生增加了心理压力,背上了思想包袱。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2. 联系正误对比。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3. 联系题型中的各种方法的对比。

在数学题型中,归纳起来,不外乎是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几大类。特别像选择题,有直接求解法、直接判断法、图像法、特殊法、去谬法、逆推验证法、推理分析法等方法。填空题有直接求解法、图像法、特殊化法、构造法。解答题要认真审题,注意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解题;要化繁为简,抓住教学问题的具体特点解题;要善于联想,借助于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要善于猜想,把握好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要数形结合,充分体理数学的学科特点;要新旧结合,充分利用新教材、新知识解题;要有整体意识,注意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根据这些解法,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题型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

上一篇:曲线轨迹的四种求法 下一篇: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