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风险与控制

时间:2022-07-08 03:49:48

浅析水利工程项目的成本风险与控制

摘要:成本控制是水利项目管理的核心, 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对影响施工项目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加强管理, 采用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内 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

关键词:水利工程;成本管理;控制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体制自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实行改革以来,在建立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监理制为中心的建设管理体制和推广以应用FIDIC 合同条款为核心的工程管理模式上均取得了一系列较大的成就。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现行的水利水电建筑承包市场运行还远不够有序和规范,业主单位在此市场条件下占有绝对的市场主动权,影响了施工承包合同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时施工企业改革时期各种显现的矛盾迫切需要施工合同来缓解,所以施工企业为迎合业主单位决标的意向,普遍低价投标以增加中标的机会,特别在一些由地方投资的中小型工程上甚至出现了中标价低于成本价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施工单位更应注重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 水利水电工程成本控制的特殊性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一般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产品单件性鲜明,没有标准的成本控制系统;而且工程项目管理机构是临时组成的,施工人员中农民工较多,施工区域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较差,使得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成本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只有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内在规律,科学地组织和规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标准,严格地按规章实施,施工成本控制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中,成本分为施工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其中施工成本一般占合同总价的70%以上,所以,施工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核心。通过施工成本控制,可以促使项目节约费用,降低成本支出;可以分析和考核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计划消耗情况,挖掘降低施工成本的潜力。可以为企业投标和经营管理提供决策、预测的依据。

2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分析就是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的后果,完整的风险分析过程应包括风险识别、分类与衡量三个阶段。

2.1 工程项目成本风险的识别项目成本风险的识别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辨别出影响项目成本目标实现的风险事件及其存在的可能性,并予以分类,并且对这些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严重程度作出定性判断。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财务状况分析法、保险调查法、分解分析法、特尔菲法和缺陷树法等。

项目成本的风险识别过程主要立足于数据搜集、分析和预测。一般借助于风险识别的各种方法,找出各阶段不同层次的影响成本的风险事件,确定一份合理的风险事件清单,用以包罗对项目成本构成威胁的所有主要风险。还应指出,由于风险是随时存在的,因此风险识别必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2.2 工程项目成本的风险分类工程项目成本的风险分类目的有两个,首先是可以提高承包人对影响成本的风险事件的认识程度,其次是可以帮助承包人根据风险的性质采取相应策略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以往对风险因素的分类,都没有考虑风险的性质或潜在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合理的风险分类方法,它根据风险的性质及其潜在影响来划分风险因素。利用此法,承包人就可以全面地评价影响成本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此方法中,选用的风险类型说明了风险的多样性,同时也有助于检查风险的广度。

3 水利项目成本风险的控制措施

3. 1 利用组织措施控制成本风险

明确项目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或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明确成本控制责任人员和职责任务, 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 避免成本盲目扩大, 费用超支。建立成本控制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罚激励措施。

3.2 利用技术措施控制成本风险

在施工阶段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对标书中主要技术方案做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 以寻求更为经济可行可靠的方案, 力求降低工程成本; 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节约能耗, 提高机械化操作水平等。

3. 3利用管理措施控制成本风险

要利用管理措施严格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消耗比例。人工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用比例的10%上下, 要严格控制其费用支出。材料费一般占全部工程费的65% ~ 75%, 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在材料用量上, 采用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 实行限额领料制度; 改进施工技术, 推广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利用季节反差法进行低价采购材料。要减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机械台班量, 通过合理施工组织、机械调配,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提高和延长物资设备的周转次数以及废旧物资设备的再利用等。同时要做好合同的索赔反索赔工作, 减少合同管理中的经济损失。施工过程中, 要严把工程质量关, 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 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和加大成本。作, 减少合同管理中的经济损失。施工过程中, 要严把工程质量关, 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自检, 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和加大成本。

4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方法较多,其有效的途径可以从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两方面着手,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

4.1 工程投标阶段 在此阶段应根据工程概况,深入研究招标文件和认真调查研究施工现场,综合分析,进行项目的成本预测,为投标决策提供意见。坚持全面控制原则,加强对此阶段主要责任部门的管理。

4.2在施工准备阶段 应结合实际图纸的自审、会审和其他相关资料,倾听现场施工人员的意见,依据工期和上级要求,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复杂程度、现场条件、装备情况、人员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编制强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通过多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合理、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保证以最小的资金耗费满足预定的目标要求。同时,还应针对工程的具体特点而制定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分解目标,划分责任和权利,保证目标的实现。 4.3施工阶段 以项目经理的责任为中心,以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费用开支标准等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对比,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实施控制。工程直接成本主要是指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直接构成工程实体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及其他直接费。按照量价分离原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工程直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结束语: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为了缓解任务开发的难度,改变“只见干活不见效益”的状况,维持公司持续性快速发展,应坚持成本核算制度,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增效能力,最终走上质量效益型企业的发展道路。

上一篇:广东某旧有桥梁改扩建工程方案比选探讨 下一篇:关于建筑节能中对遮阳板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