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组织与路面型式的类型选择分析

时间:2022-07-08 03:27:38

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组织与路面型式的类型选择分析

摘要:道路路面的型式、路面性能及寿命与道路工程建设过程的组织紧密相关。一般有:当道路建设的源起状态与紧邻地区或区域没有直接地区域上资源流动式联系(时间上紧邻)时,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型式;当道路建设的源起状态为紧邻地区或区域的引出状态(地缘上紧邻)时,道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型式。本文从道路工程建设的常规施工组织环节对工程质量的形成、维持、维护方面探讨路面质量的形成过程,分析结果能很好地说明上述路面型式选择方式的依据充分,值得工程建设中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地域上关联程度;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72-02

一、引述

路面型式的选择,依据在于所选择的路面型式能否满足路面性能与行车能力的发挥、道路路面寿命要求。

无论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还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只有当路面的性能得到体现、体现为行车所需要的行车空间及行车条件时,才有路面型式、路面结构的选择与运用。

道路及道路路面的性能形成于道路建设过程、道路构筑物施工过程。本文从道路构筑物的施工组织环节分析路面的类型的形成过程。

二、常见的道路路面型式的起因

“源起状态”起始的客观基础决定着路面的型式、道路行车的性能。工程的实施过程就是实现工程的“源起状态”的演绎过程。一项道路工程的起始节点①与(紧邻地区或区域)源起状态分析及分析图如下:

由图1知:工程的源起状态为紧邻地区或区域(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地缘上紧邻,一种是时-间上紧邻)的社会过程所形成的H2OC基资源或H2O型资源。从节点1至节点8所演变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是道路工程针对地基工程、路基工程、路面工程、边坡防护与支挡工程四道工序、三个施工段的组织实施计划的流水作业箭杆图。

1.当工程与紧邻地区或区域具有地缘上关联时,地区、区域与地区、区域之间有时-空间的属性资源传动(不同于工序中所用的工地现场拟组织“量化”的施工资源),21型的资源、22型的资源两者共同构成新的工程建设的客观基础,引出新工程建设的、具有不同能级轨迹的时空间资源(22型的资源)(它们类属于同一个时-空间的体系;它们以共同体系的区域自然状态属性如三维坐标系与工程坐标的结构属性演绎)。在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中,它存在于节点①引出工序时的操作、激活环境。

2.当工程与紧邻地区或区域具有时间上的关联时,紧邻地区或区域生活、生产、工程建设所形成的状态为时-间(或时-间属性的资源)为拟建工程的“源起状态”;它由节点①(节点的属性)引领、演生出拟建工程的时空间客观基础资源。此时,本道路工程建设的客观基础为22型的资源。从H2OC基(型)形成特征来看,它是一个21型的资源,所以道路工程的源起状态为2(一个表示时间、空间为其状态及其属性、带来新的建设楔机的数(C时空间))(如某个地质年代(如中生代、新生代)的环境资源)。

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组织实施过程

当拟建道路工程的起始客观基础是带有资源输出的“源起状态”时,拟建工程的实施基础(22型的资

源),将由具有两个电子云轨迹 (或类电子轨迹)、

6个电子(或类电子)演绎“H”型结构、演绎时-空间资源(有时,直接由源起状态的‘核’结构体系释放出同一核的作用演变下的质子、电子(“H”元素型资源))。工程的施工组织计划、实施过程,将从“H”型结构资源(客观基础、客观条件)演变出具有“核”结构稳定的构筑物――道路及路面工程。由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所示的元素周期率知,上述具有六个核外电子的‘H’型结构时空间资源,在施工组织、实施过程中,可以演变出C、H、O元素结合型特征的物质、构筑物,演绎/演变出C、H、O元素结合特征的时空间;在条件允许时,也可能演变出C元素结晶型资源和对应的结晶体时空间。它适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性能形成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组织实施过程:

图中,由节点m,n组织的mC1,n-1表示沥青混凝土的制备、运输工作环节。当施工环节取料点、施工方案等所实现的节点m,n的性质、性能逐渐接近、无限接近时,它们表示符合“空间中两条平行线相交于无限远处”的数学命题的数学属性;它演绎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性质、性能及其安全与稳定性。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型式的施工组织特征

当整条道路路面或路段路面与紧邻地区或区域为时间关联性接邻,紧邻地区、区域输出的将是可以释放的、将为本道路工程开启的“H”元素型环境(能够引起本环境内资源演变、演绎自然规律、客观规律过程)。在如图1所示的施工组织中,施工过程组织能够演绎生成“O”元素型资源;所以,地域之间为时间上关联时,道路工程施工组织、实施,将对“H”、“O”型元素资源进行组织,回归H2OC基环境、回归“H”元素型环境。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无机盐类材料修筑的路面。工程实施过程中,“H”元素型资源环境能够引起水泥混凝土内“类电子”(“物质粒”式类电子)电离型运动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泛浆、密实,演绎、形成“H”元素型路面行车条件,并在后续道路通车过程中由行驶车辆演变为具有“H”元素型资源的行车空间。所以,地域之间为时间性关联时,道路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型式较易满足“H”元素型资源时空间要求。

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质形成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组织过程:

图中,由节点m,n组织的工序mC1,nC1所实现的水泥混凝土的制备、运输环节,演绎着H2OC基资源。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双代号网络进度计划的组织实施水平,实现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性质、性能以及路面的稳定与安全。

一条道路及其路上行车,演绎着地区或区域的生活、生产过程。它表现在道路演绎地区或区域生活、生产过程的同时,演生出各种性质的资源如H2O型资源(以比重描述物体的单位重量时,物体就是H2OC基资源、H2O型资源)、H2O、H和O元素性资源。所以合适选择的路面型式能够实现对应地区或区域的生活资源,能够较低难度的实现地区或区域的生活资源;能够通过实现21型资源(H2OC基资源、H2OC资源)净化环境,并进一步改造、完善地区或区域资源环境;合适组织施工过程,能够较好地适应社会生产、生活过程,改造自然。

参考文献:

[1]弥海晨,韩瑞民.国外小交通量道路研究发展综述[J].中外公路,2008,(02):219-222.

[2]张彬.公路沥青路面设计问题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04):257.

[3]王金国.宁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01):218-220.

[4]宋春节.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虚工作”对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的影响[J].科技风,2013,(21):147-148.

上一篇:单位球面上多项式的积分及高斯―博内公式一个... 下一篇:三相交流电路的创新学习方法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