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媒体对山西民间舞的推广与探索

时间:2022-07-08 03:23:10

新旧媒体对山西民间舞的推广与探索

【摘要】从媒体视角出发,探索在新旧媒体影响下扩大山西民间舞影响力的可为途径。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弥足的瑰宝――山西民间舞,应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光发亮,利用新媒体宽广的平台,构建一个让舞蹈专业人获取知识相互交流、让大众百姓了解民间舞、能够得到社会大众喜爱和认可的平台。本文就山西民间舞如何在新媒体中的推广展开论述,提出几种可为途径。旨在使更多的人们热爱山西民间舞,从而共同推动山西民间舞的发展。

【关键词】山西民间舞;新媒体;宣传平台;传统文化保护

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的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大众熟知、查阅,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呈多元化、低门槛、大众化的特点,尤其是文化艺术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开启共享模式,获取文化艺术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高效。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文明的摇篮”,更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民间艺术亘古久远,璀璨夺目,山西的民间舞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更像一块“璞玉”厚重古拙、朴实浓郁,需要经过加工、打磨、美化方能打造为璀璨绚丽的“和氏璧”。目前,山西民间舞按照地域分为晋北、晋中、晋南地区,舞蹈种类有花鼓类、小戏类、秧歌类、其他道具类等,如翼城花鼓、高台花鼓、高跷、狮舞、伞头秧歌、凤阳歌、地秧歌、踢鼓秧歌、左权小花戏、榆社霸王鞭、铁棍背棍等等,有部分已经纳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另一部分被纳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山西民间舞如此稀缺珍贵的资源,她的传承和保护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由于民间舞在传承方式上缺乏系统科学的运作、研究山西民间舞的资料异常稀少、掌握民间舞蹈精湛技艺的老艺人逐渐年迈等种种客观原因,使山西民间舞一直面临“后继无人”的窘迫,如何将这一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发展、壮大是任何一个研究民间舞蹈的艺术工作者首当其冲的任务,笔者就此次命题展开论述,提出如何试着利用新兴媒体,搭建一个探索山西民间舞推广宣传的宽阔平台。

一、利用媒体传播民间舞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媒体的蓬勃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平行化、多元化,社交媒体借助宽广的平台使传统艺术的传播更加便捷,以往舞蹈宣传整体乏力的原因在于,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过去除电视媒体外,通过广播、报刊等主要媒体平台,很难完整地展现舞蹈的特色,所以只能通过有限的电视节目以及分散的实体演出来进行有限的推广传播,如以往的舞蹈类节目,我们通过“CCTV舞蹈大赛”了解专业舞蹈比赛的水平,通过《体育频道》观看有关体育舞蹈(拉丁、国标舞)的发展动态,地方政府或学校定期举办的综艺晚会、校园艺术比赛、少儿艺术比赛观看舞蹈类节目等。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不断改变,多媒体表达已然成为各平台最基本的传播手段,这就为完整展示各种舞蹈类型的内涵、韵律等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且现今的媒体整体上更乐于追求一些个性化、差异化信息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舞作为舞蹈中一个小分支,其舞蹈样式、情感表达形式有其非常独特的一面,这种“接地气”的雅俗共赏正与当下媒追求新奇特的传播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只要懂得利用民间舞本身的独特优势合理地驾驭新媒体的运作,达到迅速推广民间舞的目的完全能够成为可能。

二、传统媒体对山西民间舞的推广

当前社会常见的宣传手段主要分为传统媒体、新媒体或者新兴媒体两大类。为了使山西民间舞推广工作更加高效,在进行民间舞推广前就应对现有媒体平台进行明确的划分,从宣传群体角度出发,精确把控各种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得方式。

对于传统媒体,虽然目前它们的影响力日渐衰弱,但其中的电视平台,是传统的民间舞宣传阵地,如今其地位依然十分重要,尤其对中老年人、儿童群体来讲,电视是他们重要的信息获取来源。因此,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依旧广泛,可以在电视媒体增加广场舞、少儿舞蹈的推广,进而与地方电视台合作,报道关于地方民间舞蹈如正月十五社火表演,花鼓类、秧歌类舞蹈的介绍与教学,使该地区老百姓了解和欣赏,继而口口相传,在节庆社火编排民间舞的节目参加文艺交流演出,地方文化馆、群艺馆进行精品民间舞作品的筛选和整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素材。可见,传统媒体的覆盖面、权威性同样不可忽视,因此在宣传民间舞的过程中,应该在坚守电视平台,并依据其最新的发展特点做相应的调整。

在这过程中,考虑到当代观众的审美品位以及对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相对于新媒体来讲,电视媒体准入门槛和运作成本都比较高,因此要想让民间舞走进电视媒体,就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求民间舞推广者要掌握一个或几个具有相当成熟度的登陆节目。因此在筹备一台舞蹈类节目期间,民间舞推广者就要有精品意识,舞蹈节目进入电视媒体之前特别是山西的民间舞创作者,必须通过参加省级、部级的舞蹈比赛、演出,来检验节目质量,倾听观众反馈,并且在这一过程中集中对舞蹈节目的灯光、舞蹈整体编排、演员服装、道具等各个方面,进行修饰、美化,以求达到完美的舞台效果。如忻州市代县的峨口“挠阁”,在多次参加省内艺术比赛和舞蹈排练中,重新制作加工道具、服装、音乐等,在2013年3月作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舞蹈世界》非遗舞蹈的展演,之后获得了媒体的关注,扩大其影响力,被大众认可和喜爱。

三、山西民间舞在新媒体中的植入

如果说通过传统媒体宣传民间舞需要很强专业性、技术性以及资金投入的话,那么在新媒体和新兴媒体推广民间舞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新媒作为数字化媒体,其特点是要求传播内容的原创性和个性化、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展开互动。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新媒体平台也必将逐渐扩大,成为社会信息获取的主要手段。所以在山西民间舞蹈的推广过程中要把新媒体推广放到整体推广战略中一个核心的位置。这里面所说的新媒体包括微信、微博、博客、微电影和网站营销等以及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多种形式的宣传平台。从这些平台的使用习惯就可以看出,这些媒体的服务对象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这一点就与传统的媒体受众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利用新媒体进行民间舞宣传,在宣传理念上就应该与传统媒体有所区分。

首先,从新媒体信息阅读方式上讲,快速预览、截取阅读已经成为常态,关注新媒体的年轻人更容易被一些碎片化的、新奇的知识所吸引,而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整地了解一条信息的整体面貌。例如,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之上推送一条关于各大高校对左权小花戏表演的艺术展演活动,如果该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被读者所认可,引起注意,无论这条信息后面包含多少有价值的内容都可能被抛弃。因此像做传统媒体那样,想通过一个或几个长的舞蹈节目来获得高关注量变得十分困难。

针对这一现状,在新媒体宣传中,就需要我们革新信息方式,将舞蹈节目做合理的切片化处理,这一点也正是迎合了舞蹈节目的特殊性,我们知道一般舞蹈剧目时长为3-6分钟,一个精良的舞蹈组合一般在3分钟以内,所以不求通过单个信息将一个民间舞剧目的全貌完整展现,而力求将一个剧目尽可能分割为多个具有独立性、特色突出的,且具有鲜明风格的小组合或者舞蹈小品,第一时间展现该舞蹈的风格趣味,如可以在社交媒体中进行左权小花戏的传播,将左权小花戏风格性最强的“三颠步”,在视频媒体中简短呈现,“三颠步”的元素动作,再发展新的舞蹈动作编创的组合,只需1-2分钟的视频短片,即可让人们记住小花戏的美妙趣味之处,从而实现新媒体营销中微内容、微表达,达到赏析悦目和学习的目的,从而将这一传播方式用于专业教学或者普及民间舞常识,从而扩大覆盖面、提高山西民间舞的影响力。

目前国内做的较为精良的舞蹈类评论节目是《中国好舞蹈》,该节目弘扬了纯正的中国舞风,第一次将舞蹈的形体美端上荧幕,使观众第一次深入接触国内顶级专业舞者、体育舞者、娱乐舞者(街舞等)的高水平,该节目通过传统媒体(电视)、新媒体(网络电视)、新兴媒体、社交媒体进行广泛传播,普及舞蹈艺术知识,拓展观众的视野,使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当下群体满足了其精神需求,达到了精品舞蹈进入观众视野的目的,扩大了舞蹈艺术的影响力和传播途径。

四、结语

在多元化、低门槛的今天,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共享、更加公平,山西民间舞作为民间传统艺术的一个分支,她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是灵动而多变的生命体验,是一件“活的化石”。如果说,民间舞艺术像一杯未经发酵的甘露,那么展露在媒体视觉下的舞蹈艺术更像是浓郁醇厚的美酒,而山西民间舞作为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闪烁的星星点点的光彩,“璞玉”之所以存在,在于她的神秘而古老,这些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利用现代技术去追寻和探索,更在于她包含的价值远远大于探索的周折。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张朝霞.《新媒体舞蹈艺术源流与特质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04).

[3]马强.《不被“挟持”的美学“革命”――论新媒体舞蹈“重构美学”的视觉思维》[J].《今媒体:学术版》,2015,(04).

[4]王阳文.《舞蹈社会学研究的视角与方法》[J].《艺苑》,2015,(04).

[5]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并列单二部曲式的教学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