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2-07-07 11:58:10

浅析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

摘 要: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标 趣味 课堂 构建

多年来的教改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使小学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充满趣味。只有巧妙地创设课堂教学环境,科学而又合理地组织好数学的课堂教学,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空间,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充满无限趣味。

一、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

没有幽默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没有幽默的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是枯燥无味的。美国的保罗希地博士曾经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过调查,他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尤其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如果能够巧妙而灵活地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启发和诱导学生,就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趣味。我们现行的数学课教学内容单调、枯燥,如果我们按书上的数学程序来讲解,很可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变成一支催眠的曲子。而如果我们能够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学艺术来处理数学教材,增强课堂数学的趣味性,化枯燥为生动,变深刻为浅显,化单调为丰富,变沉闷为活跃,化平淡为神奇,变抽象为具体,就可以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真、假分数时,有一部分学生老是记不住概念,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想一想,一位母亲和她的亲生儿子,谁的年龄大?”学生回答:“当然是母亲的年龄大。”我根据学生的回答郑重其事地说:“母大于子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学生听后在笑声中记住了真假分数。

二、使课堂教学饱含“活”味

传统的课堂教学,被“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所禁锢,那些生性活泼、想象满怀“好奇爱动的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专制下,主体性被扼杀得一干二净,被老师牵着鼻子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艰难跋涉。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与教师“一言堂”、“传话筒”、“搬运工”的陈旧教法有关;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童心”和“童趣”。“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以成人的心态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无疑会失去“动”的本能,这样的教学没有一个不失败的。我们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用活泼多样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动”的积极因素,使师生共同围绕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学习、探讨。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1.“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基础学科,研究不同的问题,就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可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课型的教学,如实验课、讨论课、实践课、自学课、活动课等。学生在不同的课型中,能拓宽视野、发展思维、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波涛会在愉悦的享受中一浪高过一浪,永不止歇。

2.“活”的课堂教学训练方式。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一种等知识、要知识的习惯。框架式的教学又会促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即使是最好的知识,他们也没有兴趣去学。其实,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容器,是等着老师去往里灌。我们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首先教师要改变“灌”的教法,训练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去寻找知识、学习知识的习惯。如讲面积公式时,我让他们动手操作,通过数、拼、割、补等方法推导出了公式;讲应用题时,我让学生从读、划、画、写、列中进行审题、分析、解答;在讲计算题时,我让他们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从中得出方法……不同的训练方式,不但能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使课堂教学富于韵味

写诗是这样,数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该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给学生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懂得怎样学、学会如何用,自奋其力,自品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才能使课堂教学放射出数学知识的韵味。如教学三年级在学习乘法简算时,出示例题25×24,让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答。

有的学生竟用了五种解法:25×24=25×4×6;25×24=25×6×4;25×24=25×8×3;25×24=25×2×12;25×24=25×20+25×4。尤其是第五种解法,学生用超越教材内容的方法解,自然理由也是超常人的。当学生用“24个 25相加也可以分成20个25和4个25相加”来解释时,我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从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他们在充足的思维空间里想出来的。课堂教学要富有韵味,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不能直露,更不能全盘授予,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使他们充分享受“含英咀华”的乐趣,让他们从“马啼香”中归来,去寻找“踏花”的乐趣,从中悟出发散性思维的真谛。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会主动积极、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构建有趣味的数学课堂。

上一篇:小学英语关于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思考 下一篇:构建“问题教学模式”探索高中物理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