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术125 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7 10:30:09

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术125 例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除部分给予常规自然分娩外,其余均给予剖宫产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子宫下段剖宫产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术;切除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42-02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医学妇产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5.00%。对孕产妇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我院于2010年3月-2012年6月对125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12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年龄21-36岁,平均(26.18±5.44)岁;初产妇89例,经产妇36例;孕次1-3次。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6.25±5.38)岁;初产妇90例,经产妇33例;孕次1-4次。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孕次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中,若个别患者可以自然分娩,可实施常规自然分娩,其余均给予剖宫产术,术前给予腰硬联合麻醉,选择0.5%布比卡因作为主要的,穿刺部位可选择在L2―3,麻醉平面必须控制于T6之内。治疗组同时给予子宫肌瘤切除术,即在剖宫产术后,选择子宫下段位置处,取横切口,通过剖宫将胎儿及从子宫中取出,同时选择缩宫素20IU,给予宫体注射,后缝合切口,选择催产素10IU,将其注入生理盐水5mL中,于子宫肌瘤基底位置处或子宫肌瘤周边位置处给予注射治疗,治疗结束后需进行局部按摩,切口的选择可参照子宫肌瘤具体的位置与具体的数目,切开患者子宫肌层中存在的假包膜,同时将子宫肌瘤从中剥出,后给予缝合处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子宫下段剖宫产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 ±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术中及术后情况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2恶露量及恶露持续时间

治疗组平均恶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医院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分娩及妊娠可造成严重的影响,是导致孕产妇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给予高度重视[1]。

目前,临床医学中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给予剖宫产手术后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则可引发大出血,且极易造成感染,严重时需给予子宫切除术[2]。部分医学专家则认为,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给予剖宫产术中切除术治疗,虽然所需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可能会长一点,术中出血量也相对比较多,但其疗效更明显,且可以减少恶露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除部分给予常规自然分娩外,其余给予剖宫产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给予子宫下段剖宫产治疗,其中治疗组平均恶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恶露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正确选择剖宫产术中切除术,对患者疾病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恶露量,缩短恶露持续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艳辉,李学军,张翠荣,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76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14(01):258-259.

[2] 张冬玉.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分娩期行剖宫产同期手术55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20(04):366-367.

上一篇:探讨陶瓷雕塑特殊规律的应用 下一篇:三维动画在中国的发展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