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的障碍及其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07 09:41:08

推广普通话的障碍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新《纲要》的最终目的是创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但它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需要通过老师的工作去实现的。因此,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要求就是对高素质教师的要求。只有教师主动积极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素质有所提高,也才能为幼儿提供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普通话;障碍;对策

说,是指幼儿教师能够准确、熟练地运用普通话来组织,实施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活动,恰当地来表情达意。说,是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技能,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国家教委领导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要把会讲普通话列为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把使用普通话进行教育教学作为对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促进语言规范化,既是专业教师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一、增强教师语言规范意识是促进教学语言规范的重要前提

我们的幼教工作中,普通话做为一种常规性的教学口语技能,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身边的孩子,教师标准的语音,流畅的表达为幼儿提供了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辽宁地处北方方言区,其方言语音与普通话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在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中也有所表现,它构成推广普通话的问题和障碍。

1.把教师语言规范化教育纳入爱国主义教育系列

通过专项、讲座、举办演讲会等形式,进行“纯洁祖国语言”教育,使广大教师深刻认识“语言文字规范是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热爱祖国就要正确使用祖国的文字,增强教师学国语言的使命感。

2.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把语言规范化教育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让教师明确“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说普通话组织教学是教师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体现”。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方能练就教师的基本功,掌握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实践证明,多层次,多渠道进行推广教育,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推普观念,教师学习职业语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呈现出“人人参加,普及提高”的可喜局面。

二、提高教师整体语言素质是促进幼儿园语言规范化的关键

普及规范语言的主要手段是教学和训练。教学和训练的全过程都是靠语言这个工具进行的。作为教学和训练的组织者,教师起到主导的作用,教师职业语言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关系到语言规范的质量,因此,提高教师整体语言素质是促进语言规范化的关键。

影响教师提高语言素质的不利因素,一是教师心理上的障碍。大多认为“推广普通话,那是学校老师的事,与幼儿园关系不大”。这种与己无关的心态,对幼儿园推广普通话当然也是置若罔闻。二是受专业的影响。为数不少的一些非师范专业教师,对普通话知识、技能的掌握上着实存在一些差距。三是受习惯势力的影响。一些教师沿用旧时读音,随风旧俗,习以为常。

克服教师自身推普障碍的对策,我认为应该从集中教学活动整体体现观念出发,实行以语言规范化要求为线索,以普通话的基础知识为指导,以职业语言为途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师推普系列,努力提高教师整体语言素质。

三、强化语言系列训练是促进教师语言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1.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推普功能

我们尝试以现代汉语知识为基础,系统学习汉语拼音知识,不但要求能用汉语拼音正确认读生字,加强正音训练,还要了解各个声母和韵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及拼写规则等。辅助教师口语,进行教师职业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听说普通话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与敏捷性。

2.在教育实践中学习运用职业语言

教育实践是对教师进行职业语言训练的重要环节,必须切实抓好,一是通过观摩有经验的老师公开课,学习运用职业语言。二是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实际的语言能力,在五大领域各科教学活动中,运用普通话教学,尤其是语言领域对普通话的要求最高,不仅要求教师普通话说的要准,要清楚,还要有表现力,要生动,形象。

总之,普通话是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对象进行信息沟通的基本工具,大力推广普通话,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所有活动环节都要使用普通话。从而在教育教学中做到用语规范,话语确切,适时适度,亲切风趣。

参考文献:

[1]常晓芳.幼儿普通话教育中方言的作用与影响.《成才之路》,2011年32期

[2]吴惠纯.小班幼儿普通话语音的训练.《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年4期

上一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究 下一篇:让思想品德课更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