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工科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07-07 09:23:26

高职高专工科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中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力。但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工科专业的高职教育,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学生为什么就业难,企业为什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个矛盾,从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院校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关键词:工科高职;专业规划;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生产的基石。随着科技发展,技术设备不断进步,整个制造业开始从传统的加工技术逐渐向以计算机数控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过渡,因而对从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

学校是进行知识升级、人才培养输出的最大的基地,在这方面承担重要责任。但是从学生和企业的反馈发现,一面是企业抱怨招不到适合的人才,另一面则是学生觉得学校的知识不够实用,和岗位衔接不紧密。我们不得不反思中间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讨论改进方法。

一、学校的专业规划和建设

1. 专业规划和建设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社会需求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学科建设上,不应是一味的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应以市场为导向,跟随社会发展需求,调整办学方向,紧跟技术行进步伐。简言之,专业规划和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这种“动”并不意味着不稳定,而是要求动中有静,在专业方向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比如教学大纲或培养目标中,新技能需要加强,有些过时或淘汰的技能可以弱化。

2. 定位要准确。

有句流行语:“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培养人才靠教育,培养制造业应用型人才主要靠高职教育。目前的教育现状特别容易造成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要么成了本科的“压缩饼干”,要么是中专的“发面馒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所以要办出特色和成果很不容易,这也是一个长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既然定位高职,就要具有区别于本科和其他学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授课形式、考核方式等用心摸索实践,总结经验。

二、具体实施过程

1. 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设置原则没有具体的标准,一切围绕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教学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理论授课课时过多,而与之相应的实验实践又太少,忽略了应用性。导致对理论知识反感厌学,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高职院校培养的不仅是技术人员,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员,因此不能丢弃人文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毕业后工作岗位是面向生产一线,不是教学科研人员,故不能一味追求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实用性,在内容选择上够用适度即可。具体实施时这个“度”的把握也无法量化,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进行比较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而这又涉及到另一个现实问题,根据调查目前一线教师学历层次很高,但实践经验欠缺,大部分青年教师直接从校园进入校园,所以学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梯度培养和双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提高师资综合水平。

2. 办学环境

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生操作技术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办学硬件过于落后,如今机械行业发展迅速,实验实训设备没有及时升级,学校和工作单位之间存在技术代沟。另外教师技术不达标或不升级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这也是上文中提到的问题。进行设备的改造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数控设备,动辄十几万上百万。除了需要校方财力支持之外,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依托于企业,拓展订单式培养等校企联合的多种方式,既解决设备更新慢的问题,又缓解企业的用人难题。此外社会上定期举办的机床设备展览、技能大赛,也是学生了解技术前沿的一个途径。

3. 社会实践

学生缺乏工艺意识,不能把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导致工艺知识缺失,所学的数控加工知识停留在表层。一是由于前文提到的课程设置问题,理论多于实践,课程教学没能跟上社会形势的变化需求。二是校内实践实训不够务实。实践教学缺乏对学生数控教工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因此有必要在专业设置上加入社会实践。校内实践教学场所与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工作环境相比,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无法模拟数控生产第一线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应该将生产一线师傅请进来,让学生和老师走出去。

4. 教学考核形式

学生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出现有些学生“吃不饱”有的“吃不好”,教师课堂上课难度也比较大,期末的考核结果也不甚理想。鉴于此种情况,高职应采用更灵活的考核方式,无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训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更多关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考核手段也可多样化,特别是基础理论课,不能把试卷考试作为主要手段。此外可以推行学分制管理,开设各类方向的选修课,使学生通过自选课程选择感兴趣的就业方向,也保证学有余力的同学继续充电的机会。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调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各类层次学生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进步依赖人才的支撑,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高职教育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辉,《探索高职教育规律,培养合格型人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014~015

[2]罗胜阳,《从数控技能竞赛看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职业技术研究,2010(9)026

上一篇:多元智能教学走入中职卫校语文课堂 下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