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纸织画保护对策与思考

时间:2022-07-07 08:36:40

永春纸织画保护对策与思考

摘 要:永春纸织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消费观审美观的变化,确实给永春纸织画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因此,本文针对永春纸织画发展的现状,对永春纸织画的保护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发掘和认识永春纸织画,进一步了解当地的民间美术形态,同时感受其本土原创魅力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关键词:永春纸织画;保护对策;思考;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73-02

纸纸画是闽南山区艺术中的一枝奇葩,这门独特的技艺始于隋末唐初,据《永春州志》卷十一记载:“织画此为永春特产。其法以佳纸作字或画。乃剪为长条细缕而以纯白之条缕经纬之。然后加以彩色,与古所谓罨画及香笔记挈画相类。”纸织画就是先在宣纸上作画,然后用工具刀将画裁成约两毫米平行等大的细条,这些细条就作为经线,然后取洁白的宣纸裁成同尺寸的细条作为纬线,再把裁出的两种经纬细条编织成纵横相间的整体画幅,最后装裱成效果独特的工艺美术品。

然而,由于地域及历史原因,加之其技术的保密性和人们对其认识的缺乏,致使此项传统艺术濒临灭绝。因而永春纸织画的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机构、教育机构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永春纸织画的保护必须同发展相结合。本文试图从文化生态研究作为切入点,对挖掘、整理、保护和发展纸织画的对策作些思考,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永春纸织画的保护体系—多领域的协作

永春纸织画保护工作的实施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领域的协作。笔者认为可形成文献研究和宣传策略为一体的保护体系,从而为纸织画的保护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环境。

就纸织画而言,文献研究就是尽可能完整地收集和查阅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以便从整体上把握其历史与现状,并对其基本问题进行理论思辨,为其他工作的展开提供文献意义上的指导。然而,从对永春纸织画的文献研究发现,现有关于其理论研究少之又少,长期缺乏理论系统的建立,这对于纸织画的保护工作而言是较为影响的。因此,当地政府可以聘请有关专家亲临指导和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通过田野调查等途径,对调查结果的收集整理,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另外,对于永春纸织画的保护单纯依靠文本的形式是不够的,可对其以摄影录像等形式记录保存,使社会大众能够得到较为完整和直观的资料,使得纸织画的保护工作有案可稽。因此,宣传策略在保护工作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加大纸织画的普及和宣传。只有大众知道和了解了永春纸织画,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让众多的人去欣赏和接纳。可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扩大其影响力,如举办展览、参加专业比赛邀请专家调研等。另外,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是永春纸织画推广的方式之一。例如可试行在本地区的学美术课中让学生欣赏纸织画,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实践,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高校也可以有专业的教师对其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和研究,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薪火相传。

其次运用当代传媒技术扩大其影响力。电脑、电视等都可以作为传播的工具。可制作专题节目让人们认识它等。

二、永春纸织画的生存方式特征—活态的形式

师徒相传和家族相传是传统永春纸织画的主要传承方式,传承人在这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让许多传承人绝艺在身,被披上神秘的面纱。这种传承方式有其内在缺陷,如过度技术保密,封闭式等。另外,目前永春纸织画只有4 家作坊,作品风格较为相似,由于许多纸织画老艺人已经退休,或者离世,而当今的纸织画作坊效益低,待遇差,加之纸织画工序繁复制造缓慢,很难吸引年轻人去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这也是使其没能得到大规模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笔者认为传承人应具有熟练的技艺和责任心两方面基本要素.首先我们可以发现身边有许多 “山寨 ”或是“ 仿制品”,其中与没有掌握熟练的技艺是有关的。有些人为了赚钱没学多久就离开师傅自己开店,导致所制作的纸织画粗糙,破坏了其名声。其次是传承人的责任心,有些传承人为了避免同行竞争,拒绝传授技艺,这就危及到永春纸织画的传承。所以,笔者认为:(1)传承人在掌握熟练的技艺的基础上,应在广大群众中加以推广,他们可开设纸织画学校或者举办相关展览让更多人熟识它;(2)可以实行与市场对接即纸织画师傅可运用“ 前店后厂 ”的策略,让客人可到后厂进行参观让群众对其有所了解等;(3)就传承人而言,应该深入了解市场需要,不能因为传承使其一成不变而让自己的思想、价值观、生活方式在急遽变革的时代下停滞不前, 要创造出其艺术性既能符合群众的审美品位又能突显其本土特征等.这些创新具体应该涉及到题材的多样性和时代性,使用功能的增加和改变,图案的重新组合和设计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因此,纸织画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是否能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为人们所爱和欣赏,以活态的形式把它传承下去,做好其保护对策。

三、永春纸织画的保护须同发展相结合

纸织画在当代的生存与发展,仅仅依靠保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永春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隶属泉州港,使纸织画得以较广泛的流传并深受海外华侨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变革,传统工艺美术渐渐在人们脑中模糊,纸织画也不例外。由于其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价格贵,国内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很难满足不同的人的需求。另外,由于其在市场运作上的力度不够,使之无法进入更广阔的市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扩大市场。可多通过交流来吸取更好的经验从而拓宽销路等。这方面做的较为成功的例子有山东的潍坊、天津的杨柳青镇、河北的武强等,他们将当地的经济依托于地方民间美术,既保护了地域的民间美术,又从经济角度上解决了地方民间美术存续的根本。不仅避免了优秀民间美术的消失,还为地方经济的腾飞做出了贡献。而永春纸织画在经历了沉沦之后又复发了,并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现象,虽然要像山东、天津等市场那样对现状而言有较大的难度,但是笔者认为可以用其地域优势扩大其市场。

(2)要深入了解市场需要。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要对纸织画进行创新,可将纸织画应用到其他行业里,如利用纸织画的艺术特色而制作成的台历、包装盒等或者带到城市及不同地域,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生气,使其更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另一方面, 在一切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条件下,永春纸织画应迈向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虽然这对仍处于家庭式作坊式的永春纸织画而言是艰难的。但在各方面的协助下,使其走上企业的轨道,有助于纸织画的研究与开发、提高工艺上的优势,参与艺术市场的竞争。

四、总结

就现状而言,永春纸织画传承发展呈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状态,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永春纸织画的发展虽步履艰难,但其以犹如“隔帘观月、雾里看花”般的审美品格和丰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证明了其独特魅力,如果我们能做好其继承、保护、创新工作,使其投射出永春地区独有的民间美术之光。

参考文献:

[1]黄文中.永春纸织画历史与现考察[J].泉州师范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

[2]永春县志编撰委员会.永春县志[M].语文出版社出版,1990,383.

[3]刘汉光.黄永源传略[J].永春文史资料,1989(9),36.

[4]曹淮,陈晓华.论地域性危机与民间美术的当代出路[J].艺术百家,2007,3.

[5]冯骥才.守望民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M].西苑出版社,2002,08-01.

上一篇:浅谈中国古典舞蹈表演中气韵的体现 下一篇:浅议顾恺之“传神论”绘画美学思想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