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2-07-07 06:03:43

论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摘 要:蔡元培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民主革命家,为了革新教育,他提出了完全人格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蔡元培十分注重德育,把德育看作完全人格之本。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德育工作尽管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探究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思想,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德育;完全人格;蔡元培;大学生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高校德育工作肩负着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保持着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新形势下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思路。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为先的地位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落实

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相对忽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受到重大损失后,党和国家就把德育放在了教育的关键位置。2004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纲领。2005年,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同志提出“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再一次肯定了德育的地位。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但是与德育受到党和国家重视不一致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一方面,面对生存和发展压力,高校普遍看重学校规模、教学质量、科研项目、就业率、师资建设等硬性指标的建设,把德育放在次要位置,在处理德育和智育关系的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另一方面,目前的高校教育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考核评估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学校和学生都更看重成绩,德育让位于智育。这些都是导致德育的首要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趋于形式化的重要因素。

(二)重知识传授,轻德育实践

现在高校德育评价的方式还是以考试为主,在德育方法上以理论灌输为主,片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把德育同知识教育区分开来,学生德育实践没有得到重视。虽然当前高校也开展了一些德育实践活动,但是普遍重视形式多过于实践本身,很少开展实践效果后续的调查评估和纠正反思,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德育实践,也难以达到德育实践的理想效果。然而,离开德育实践就无法有效地检验德育效果,也无法将德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本身的德育行为。这种重理论教育、轻道德行为养成的德育,把德育同生活割裂开来,造成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脱节,削弱了德育的实效。

(三)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地位

高校在长期的德育工作中,习惯于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教师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占据德育的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习惯于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然而,教育必须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内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作用,不但不利于学生道德感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自觉性的弱化,而且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降低了德育的效果。

(四)对现实问题关注少,难以解释学生的道德困惑

随着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由于大学生不善于理性思维,分辨力较差,加之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因而极易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思想的侵蚀,思想行为倾向功利化,在道德上出现诸多困惑,对以往的理想信念产生怀疑。然而,目前的高校德育大部分依然是照本宣科,对大学生出现的新的思想动态与思想问题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和及时解决,未能体现德育的现实价值。大学生的实际道德情感与德育的内容不符甚至相悖,出现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矛盾。

在这种背景下,以蔡元培完全人格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对改善高校德育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

二、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内涵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曾任中华民国的首任教育总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和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一生致力于改革封建教育,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之一。他为发展先进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德育。蔡元培将道德定义为“乃是在不论何时何地照此做法,大家都能适宜的一种举措标准”,强调德育重在实施,重视德育实践。“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蔡元培将德育看作是完全人格之本,是教育的中坚,是教育方针的核心。他指出,培养公民良好的道德是对社会作贡献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国民的健全人格必须紧抓德育这一根本。

第二,智育。蔡元培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的研究和传授,认为智育是避免落后挨打、增强国家实力、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他主张通过启发式教学来培养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第三,体育。“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蔡元培认为健全的身体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体。足见体育的不可轻忽。不过体育是要发达学生的身体,振作学生的精神”,体现了体育的重要性和目的。

第四,美育。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中,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使人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养成良好的习惯,丰富知识、扩展视野,充实人生意义。因此美育能够成为改造社会风气、实现社会进步和救国的工具。

三、蔡元培完全人格教育思想对我国现阶段高校德育的启示

第一,要重视德育,深入认识和贯彻德育为先思想。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忽视德育必然会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产生不可预估的后果。正如蔡元培所说:“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做基础,丰富的知识和健硕的体魄反而会成为他行恶的工具,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德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虽然学校教育并不能完全改变社会一时的道德风尚,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却能对社会道德风貌产生重大且长期性的影响。德育不仅培养成千上万的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的公民,还能以此来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加强德育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刻不容缓。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益社会的高素质人才,这必然要求深入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抓好高校德育工作。

第二,德育必须同体育、智育、美育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德育与三者的关系,实现全面发展。相对于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而言,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的是更为根本的“怎么做人”的问题,起着根本性的导向作用,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关键。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必然要加强德育,在其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全人格。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发展,德、智、体、美的教育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个方面教育的发展往往能带动多个方面教育层次的提高,而忽视一个方面的教育必然会阻碍其他方面教育的发展。因此,高校德育不能孤立的进行,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德育同体育、智育、美育的关系,把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之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德育要注重结合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蔡元培把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1912年5月,蔡元培指出爱国之心起源于人民与国土感情,认为人民爱国心的消长与国运消长息息相关,人民的爱国心是“随国运为盛衰的”,把国家兴亡与培养国民完全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培养完全人格是爱国的重要表现,而爱国精神本身又是完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

第四,高校德育工作需要高度重视德育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德育实践是实现德育目标和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德育效果的有效手段。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在现实中增加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蔡元培特别重视实践在德育中的作用,他注意到我国传统德育忽视社会实践对受教育者的作用,因而指出德育重在实行,培养学生完全人格,不仅要说,更需要付诸实践。“道德不是熟记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要重在实行。随时随地,抱着试验的态度。”因此高校德育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把德育理论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吸收、深化理论学习中获取到的道德感和道德认知,真正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做到知行合一。也只有与德育实践的实现相结合,才能及时发现和修正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时时检验德育的效果,有效地改善德育方法,从而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取得最佳的德育效果。

第五,重视学生在德育中自我教育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蔡元培重视通过“修己、自省、自制”等自我教育的途径来实现德育的目的,主张在德育的过程中根据人们不同的心理素质,“宜各审其资禀,量其境遇,详察过去之历史,现在之事实,与未来之趋向,以与理想相准,而自省之。勉其所短,节其所长,以求达于中和之境”。由此可见,蔡元培认识到了德育过程中个体自省的重要性,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中培养自我学习、自我改进、自我陶冶的习惯。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才能取得成效。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邓小平也说:“能进行反思就是一个最大的教育,比读什么书都重要。”因此,在高校德育过程中要把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对象变为主动接受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比较、认识、控制、调节等手段进行自我教育,变他律为自律,才能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最大效果,养成学生的完全人格。

蔡元培的有关完全人格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笔宝贵的遗产,对我国当今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诸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吸收借鉴其中的进步思想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08-26.

[2]朱平,孔读云,姚本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问题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3]刘志山.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困境和出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4]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8.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责编:赵 东

上一篇:陆川猪腊乳猪加工工艺 下一篇:如何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