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马尾船政历史

时间:2022-07-07 01:32:07

重读马尾船政历史

“章程规定,连考三次三等者退学。因此,开办之初艺童、艺徒300余人,至1874年只剩下163名(根据《名册》记载),也即从入学到毕业,被淘汰者近一半。”

这样的学制,看起来正是如今逐渐被各名校所采纳的大学博士淘汰制度,可事实上,在19世纪中后叶,已经在位于福州马尾的船政学堂实施,是当年的船政学堂实行的严格的考核淘汰制度。

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准创建船政,择址于福州马尾,首任船政大臣沈葆桢接办。船政借鉴西学,造舰船与育才并重,成为近代工业的发端、近代海军的摇篮。

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的马尾船政如今其文化遗址群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

时至今日,来到福建省福州城东17公里的马尾区马限山麓,在缓缓流淌的闽江边,依然可以看见当年寻求强国的先人们的遗迹。

闽江下游三水合汇处的福州马尾港,有座罗星山,旧时位在江心。山顶屹立一塔,砥柱海天。这便是罗星塔。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据说,一两百年前,老外船舶到福州马尾外海远远望见罗星塔,就会欢呼道:“China Tower”(中国塔),从世界各地邮到马尾的信,只要写上“中国塔”就可寄达。

相传罗星塔为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系岭南人,因姿容佳丽被乡间豪强看中,设下圈套,诋其夫罪,调入苦役。七娘随夫入闽,不久其夫被折磨而死。她变卖财产 ,在此建造一座石塔,为亡夫祈求冥福。

明万历年间,罗星塔被海风吹倒。天启年间,著名学者徐渤等人倡议复建。重建的石塔7层8角,高31.5米,塔座直径8.6米,每层均建拱门,可拾级而上;外有石砌栏杆和泻水搪。檐角上镇有八佛;角下悬铃择,海风吹来,叮当作响,“舵楼风细听铃雨,月近家园渐觉圆”。清光绪十年(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就在塔下开火,石塔损伤多处。战后,在塔顶安装一颗铁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毁之塔刹。1964年重修,因栏板和塔檐剥落,只好改用铁管栏杆。但建筑的艺术风貌,仍存旧观。

塔下是罗星公园。游人登临公园,港口码头,闽江水缓缓流淌,开发区尽在眼底,视野非常开阔。江岸两旁还有古炮台,可以看到当年烟火弥漫的中法战役的古战场。

如果你想知道当年中法战役的惨烈,旁边的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有详细的介绍。马江海战纪念馆又名昭忠祠,位于马尾马限山东麓,是一座清代建筑风格的祠宇,占地24300平方米,为纪念甲申中法马江海战阵亡烈士,于1886年12月落成。纪念馆西侧的烈士陵园,安息着796个为国捐躯的铁血男儿。马限山山顶的古炮台是中法马江战争中的历史遗迹。

1884年8月23日,法国侵华舰队突袭福建水师,挑起中法马江海战。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敢抵抗,使福建水师仓促应战,796名官兵阵亡,福建水师全军覆没。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1920年,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沪、榕等地募捐经费,建立马江昭忠祠,1983年成立马江海战纪念馆。

在马江海战纪念馆后面,有一登山古道,拾级而上,便是马限山炮台遗址。沿着马限山炮台往另一边走,便是遗留的英国领事馆分馆,除了欧式的建筑,里面办公设施及生活起居室等依然陈列。往下走,沿路可见遗留的圣教医院、梅园监狱等近代西式建筑。砖瓦结构,一幢幢小矮楼建于山顶及山坡各处。在山花烂漫处,榕树下,西式建筑的宁静与马限山下闽江水的流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情此景,似乎到了欧洲某国的风水宝地。在感慨此处如此美丽的同时,不免为当年的国家弱势而情伤。

旁边的福州马尾造船厂则见证了中国人从近代到现代的历史,船厂始建于1866年12月23日,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产生的第一家机器造船厂。当时主持船政的沈葆桢等人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船厂在开办不久就达到相当规模,船台、船坞、起吊设备等设备都很完善,那时候工厂就配有60吨的起重机,可以造三千吨的轮船,还有盖了五十座车间。在这里,产生了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清号),中国第一艘钢质军舰(平远号),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中国近代第一支军舰队。可以说当时的马尾造船厂在中国及整个远东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马尾造船厂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毁于战乱炮火,有的坍塌于风吹雨打。只有部分厂房设施保存至现在,成为中国工业化源头的实物见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船用蒸气机的轮机厂,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法式风格机械车间,就是先进中国最古老的机械车间,当年船政生产船用蒸气机的轮机厂。

船政四十余载,在近代中国积弱求强的途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座有着“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学校”之称的船政学堂里,曾经培养了中国近代海军五分之三的军官,在文章开篇的船政学堂的考核淘汰制度下,严复 、邓世昌 、詹天佑、萨镇冰等一大批英才为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起色。

时光荏苒,走过一幢幢欧式小楼,触碰着一座座古炮台,岁月的沧桑依然讲述着曾经的那些故事,曾经的那段历史。

上一篇:粉墨浓妆体验国粹 下一篇:在高尔夫面前,无止境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