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论重大国际事件

时间:2022-07-07 11:28:19

如何评论重大国际事件

省级党报,能否评论重大国际事件?这是检验一张报纸开放程度的标志。

多年来,省级党报不要说对重大国内国际事件发表自己的声音,即使选编时事稿件,也唯有新华社。就重大时事新闻自写评论,担心新闻背景了解不深,难以把握分寸;特别是对国际事件发言,总怕观点与我国对外政策不符,基调拿捏不准,全国省级党报都很少自写时事评论。

《湖北日报》借新一轮改版,增设“东湖放评”专栏,以清新文体,短小篇幅,精粹论述,对各种新闻事件发表评论,以增加开放度,拓宽读者视野。其中,时事题材的评论,为专栏增加了看点。

一年来,时事题材的评论数量不算多,但重大时事事件多有涉及。作为这一题材的主要作者,一年来的探索,小有心得:只要弄清事件来龙去脉,准确把握国家外交政策,正确引导民众情绪,发挥“短、平、快”的优势,就能引起共鸣。

一是观点要鲜明。

菲律宾军舰企图在我黄岩岛掳我渔民、扣我航船,气焰嚣张,全国人民义愤填膺。事件第二天,《铮铮誓言》篇旗帜鲜明地表述了我国外交政策,以及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的坚强决心:“我不占人一寸土地,一分家园;任何人,也休想夺我一枚泥丸!”誓言铮铮,鼓舞斗志。

中俄两国在黄海举行联合军演,《拭剑深蓝》篇鲜明地亮出我们的观点:“不结盟,不意味拒绝朋友,任人狼狈为奸;不称霸,不意味甘受人辱,任由霸权横行。”

二是表述要精练。

对于中美经济与战略对话,本着对话、合作的原则,《巨人的对话》篇针对美国向来说一套做一套的手法,告诫国人:“不要幻想一次对话就能摈弃前嫌,不要奢望一纸协议能够换得互信”。不抱幻想,关键看行动。

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分会召开,《有朋远方来》篇用精练的语言展示了一个责任大国的心态:“未来的世界,需发展的中国共同参与;开放的中国,以坦荡与热诚面向世界。”

三是说理要充分。

我国神州九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对接,“蛟龙”号深潜器突破7000米试验,《探海索天气如虹》篇对其科学意义这样表述:“抹去一个盲点,文明世界便前进一大步;解开一个谜团,未来之门又添一把钥匙;印上一个足迹,人类生存空间又多一分。”

第81个“9·18”纪念日,正值事件白热化,全国人民爱国激情高涨,但也出现极少数人打砸日企的过激行为。《铭记历史珍惜稳定》篇心平气和论述:“ 爱国,冷静理性,用智慧战胜狼子野心。爱国,更要珍惜稳定,和睦安宁、又好又快地建设发展,才有强大昌盛。”充分说理,以理服人。

上一篇:主持人范奕:酷爱旅游,曾在高原雪山遭遇险情 下一篇:地气 灵气 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