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从颈部治疗

时间:2022-07-07 11:07:14

[摘要] 通过分析松果体的激素分泌与颈上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的关系,结合临床报道:应用颈椎手法复位、按摩推拿、星状神经节阻滞、双侧第二颈神经椎旁神经阻滞,及针灸治疗失眠取得的较好效果,由此认为:通过各种方法调节颈上交感神经节,可有效地治疗失眠症。

[关键词] 松果体;颈上交感神经节;失眠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144-02

失眠是是一种常见病症,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增多,以老年和青年人居多。其治疗方法有:应用苯二氮 受体激动剂,补充褪黑素,应用抗抑郁剂,使用行为疗法等。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存在依赖性及其他副作用。本人在临床治疗失眠过程中发现,应用于颈部的诸多治疗措施对于失眠有效,遂进一步复习有关睡眠的解剖知识,证实颈上交感神经节与松果体有关。

1解剖依据

一般认为,松果体的激素分泌与睡眠有着紧密的联系。松果体分泌两类激素,一是褪黑素,二是肽类激素。褪黑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白天分泌减少,夜里分泌增加。试验证明[1],昼夜的明暗光线对松果体活动的影响与视觉和交感神经有关,因为摘除动物的眼球或切断支配松果体的交感神经,则褪黑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变化也会消失。所以,视交叉上核被认为是控制褪黑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中枢。生理剂量的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松果体细胞是由神经细胞演变而来[1],颈上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与松果体细胞形成突触联系,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调控松果体的细胞活动,即褪黑素的分泌。因此,通过刺激调整颈上交感神经节可以调整睡眠活动。临床近来报道较多的是治疗颈椎病和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

周围交感神经第一级神经元起始于C8、L2节段的脊髓侧角神经细胞,由此发出有髓神经纤维、经前根和白交通支进入脊椎两旁的交感神经节(椎旁节)。交感神经节依据不通的部位分椎旁节和椎前节。椎旁节有22~24对,颈节分上、中、下三对,胸节10~12对。下颈节常与第1胸椎合并,构成星状神经节。

2临床报道

潘之清[2]认为颈椎病是神经衰弱的重要病因,神经衰弱人群中,80% 以上患颈椎病。颈椎病患者90% 以上有神经衰弱的各种症状(而椎动脉型几乎达 100%)。故认为:防治颈椎病对防治神经衰弱开创了治本之路。

张氏等[3]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 治疗失眠症的疗效。25 例失眠症患者行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2%利多卡因 5 ml+维生素 B120.5 mg) , 每日 1 次, 20 次为 1 疗程,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1 个疗程后 72%的患者能在 20 min 内入睡; 72%的患者睡眠时间持续 6 h以上; 68%的患者对自己睡眠改善评价满意。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阻断通往头、颈等处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解除脑血管痉挛, 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平衡, 改进了脑血供;还可调节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造成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改善交感-迷走神经失衡, 降低由其导致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增高, 从而改善了失眠所造成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松果体在一昼夜中周期性分泌褪黑素, 影响机体的睡眠与觉醒, 它受交感神经的支配。交感神经紧张性提高导致了松果体素分泌节律紊乱,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 从而调节睡眠。

万氏等[4]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双侧第二颈神经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失眠两例获得满意疗效。 治疗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入路, 用0.8%利多卡因 7 ml, 左右交替阻滞, 每天 1 次, 10 次1 个疗程。第二颈神经椎旁神经阻滞采用后入路法,左右侧阻滞时间间隔15~20 min, 每天 1 次, 10次 1 个疗程。药物选择 2%利多卡因 1.5 ml, 0.75%布比卡因 1 ml, 维生素 B12 1 000 μg, 维生素 B1 100 mg,0.9%生理盐水 2.5 ml。认为失眠多是由于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 引起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人体内环境失衡的一种临床表现。星状神经节阻滞作用机制的有关研究表明, 该阻滞对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该治疗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纠正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可发挥独特的功效, 可使所支配范围内的脏器血管扩张, 可直接导致脑血流量增加, 活化脑细胞功能。其中枢作用是对下丘脑起着积极的双向调节作用。双侧第二颈神经阻滞可充分松弛颈、枕部的肌肉, 改善颈、枕部血循环, 对增加脑血流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钟士元等[5]手法治疗颈性失眠137例。治疗方法:应用正骨推拿疗法,先用揉、滚手法松弛患部软组织。方法有以下几种。①仰头摇正法:用于枕寰、寰枢关节错位。②低头摇正法:用于C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③侧头摇正法:用于C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④侧向搬按法:用于C2~6侧弯侧摆错位。⑤仰卧推正法:用于颈轴反张和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结果:治愈81例,好转53例,未愈3例,治愈率59.1%,总有效率97.8%。认为上段颈椎错位可致头痛、失眠、眩晕,产生失眠的机制:在第1、第2或第3、第4颈椎横突水平,有颈上交感神经节,其节后纤维进入颈神经,也进入脑膜返支神经内,入椎管后支配脊膜、后纵韧带、椎间关节、关节囊。当C1~3错位由直立或坐位改为卧姿时,上颈段受力点骤然改变,使颈上交感神经节受刺激而兴奋,引至失眠。手法能整复颈椎错位,故对于因颈椎错位而致的颈性失眠,其疗效明显。并提到有学者研究认为:不同脊椎关节错位,所引起的症状不同。当C1~3错位时,患者卧床难入睡,头脑清醒无睡意;颈胸交界处关节错位时,出现多梦易醒、胸闷气短、心悸;而胸椎错位时,则表现为夜间突然醒来,多梦,胃肠不适。

贾氏[6]应用手法治疗颈椎病合并失眠8例,治愈6例,好转2例。潘权[7]应用推拿手法沿督脉及督脉两侧治疗失眠85例,取得显效85%的疗效。王氏[8]应用颈三针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颈三针为大椎1穴,安眠2穴。大椎穴刺入1~2寸,平补平泻,使患者有酸麻胀感,并向头放射。安眠穴刺入1~15寸,平补平泻,使患者酸麻胀感向头部或两肩、腰部传导。留针30~40 min,间用手法捻转提插。拔针后用闪火法在大穴拔罐5~10 min,以局部青紫为度。上述治疗日1次,7 d为1个疗程。休息2 d,行另1个疗程治疗期间均停用安眠药物。结果:治愈(每日睡眠时间达8 h,自觉症状消失,未复发)21例,占70%;显效(每日睡眠时间超过7 h,自觉症状消失,偶尔有失眠现象,但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5例,占16 7%;有效(每日睡眠时间超过5 h,入睡较前容易,但经常反复)2例,占6 7%;无效(每日睡眠时间未见延长,自觉症状无改善)2例,占6 7%。总有效率93 3%。

王胜[9]报道应用颈针15穴治疗顽固性失眠效果满意。笔者1994~2007年,应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失眠,收到较好疗效。

3讨论

从临床实践来看,通过各种方法(星状神经节阻滞、双侧第二颈神经椎旁神经阻滞、颈穴针刺、手法复位、颈椎按摩)治疗失眠,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合松果体细胞与颈上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联系,可以认为,通过各种方法调节颈上交感神经节,可有效地治疗失眠症。对于颈上交感神经节以下部位的治疗能治疗失眠的机制仍待研究,笔者认为与交感神经链的联系有关。另外,对于引起颈上交感神经节病变的病因病理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期更好、更规范的治疗方案出现。

[参考文献]

[1]施雪筠.生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潘之清.关于颈源性疾病的临床认识与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825.

[3]张朝贵,杜秋,屈晓玲.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7,30(1):46-47.

[4]万惠,俞燕.星状神经节阻滞加双侧第二颈神经椎旁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失眠2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27(5):522-523.

[5]钟士元,陈志雄,梁晓霞.手法治疗颈性失眠137例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3,24(3):164-165.

[6]贾振富.应用手法治疗颈椎病合并失眠症8例[J].按摩与导引,1998,14(6):11.

[7]潘权.推拿治疗失眠症85例[J].按摩与导引,2003,19(4):18-19.

[8]王雁慧,王雁群,巩海涛.颈三针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J].四川中医,2001,19(8):73.

[9]王胜.颈针疗法临床应用体会[J].陕西中医,1994,15(2):69-70.

(收稿日期:2007-11-27)

上一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治疗体会 下一篇:无痛胃镜取上消化道异物54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