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忆

时间:2022-07-07 10:16:40

有人曾概括中国上一个世纪的国情是两怕,一怕挨饿,二怕挨打,的确相当精辟。一个动乱不断、饥荒不断的世纪里,挨打和挨饿构成了国人共同的记忆。二者相比,挨打属于间断的、部分的、政治的,而挨饿却是贯穿的、普遍的、全民的。于是粮食成了中国人的天,“以粮为纲”也好,“民以食为天”也罢,总之,粮食是历代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情结,从电视剧《天下粮仓》到《少年天子》都不断地表现历史上年代缺粮、绝粮、吃草、吃土乃至吃人的惨剧,家有存粮是中国人不断传承的古训,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所有人恪守的准则。然而,记忆又是那样地脆弱,仅仅二十多年的饱饭就让两代人忘记了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忘记了粮食之于中国人生存的重要。这种忘记是那样地彻底,似乎饥饿已经是古老世纪的历史。在一些“精英”心中,而今不仅粮食的收购、保管和供应淡出了思考范围,连粮食的生产也淡化了,似乎粮食多得不需要再珍视,而新农村的千百种经济开发和转产,才是先进的和富有开创性的。于是我们看到在无所不包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中,对于家长里短、商场官场有着无比的热情,甚至排在柴米油盐酱醋茶最后一位的茶都有专门的电视剧,而共和国几代为国收粮、为民守粮的一大行业却一直没有得到表现。因而《天地粮人》的出现,最大的意义便是把草根阶层的记忆牵引了出来,把占生活最大比重的粮食和对粮食政策的思考展示了出来。

艺术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传达人生真谛,启迪人生,从凡俗中体会崇高。作为一位粮食局局长,剧中的高远代表了粮食人所特有的警醒和职责感,他似乎无视当代以升迁和现实地位为价值体现的官场规则,将人生的坐标牢牢地和早已被忽视的土得不能再土、凡俗得不能再俗的粮食联系在一起,独自品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变化和忙于政绩的官场规则所给予的甜酸苦辣,保持着为种粮人着想、急种粮人所急的共产党人的初衷,尤其是在职务被停、收购芽麦受阻、清查不能、带头吃芽麦馒头的种种情节之中,一种绝地挣扎的悲壮、坚持节操而被嘲笑的难堪,浓缩了一个粮食人、一个共产党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公心,生动地诠释了“天地粮人”的严肃命题。

真实的魅力是永恒的,《天地粮人》没有回避现实矛盾,不仅触及了粮食系统在改革中的矛盾和困境,如市场的无序竞争、内部和外部的违法乱纪、干部升迁中的经济运作等现实弊端,而且通过“粮荒”情节唤醒了人的理性,让离开粮食去编织着美好新农村蓝图的官员们清醒地看到了在粮食面前的朴素真理:草根阶层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生存,为他们解决种粮、卖粮的实际问题才是务实的政治,才是凡俗中的崇高。

此外,该剧中小人物的塑造也具有警示意义。一个十八岁就进入粮食行业的小车司机,不仅蛮横,而且势利,不仅仅贪婪要多报修车费,而且也要参与人事的纠葛。在高远被停职的时候公然摔掉了两个芽麦馒头,而这一切竟然是在副省长的默许中表演的,尽管高远动气动情地捡走了馒头,却因此受到了批评,认为是小题大做,把食堂变成了火药桶,这让有着记忆的观众产生认同。正是这样的细节表现,让这部电视剧完成了对于现实的启迪,营造了严肃的正剧氛围,真切地展现了主创人员对现实的思考,也让观众抛却浮华而回归平实,体会着生活的真谛。《天地粮人》不错。

上一篇:诗意人生入画来 下一篇:提高电视剧质量的三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