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不可简单化

时间:2022-07-07 09:42:59

曾听说这样一件事:幼儿园阿姨利用分苹果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阿姨问孩子甲:要大的还是要小的?甲说要大的,结果阿姨批评他自私并给了一个小苹果。又问孩子乙,乙说:“要小的。”阿姨表扬了他,并给了他一个大苹果。这样一来,其他孩子纷纷说:“我要小苹果。”

作为一名教师,这件小事很令我震惊,我在反省,自己在工作中有没有类似的简单化的做法?难说。也许只是当局者迷罢了。站在“当局”之外,来审视这位阿姨进行的教育活动,毕竟就有了几份旁观者的清醒,我分明地感觉到,孩子们看似在接受品德教育,其实更象小动物们在接受巴甫洛夫的反射实验。这样的“品德教育”在经过一定的强化之后,孩子们必定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说假话便能达到真实的目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说真话呢?可见,简单化的道德教育,不仅难以收到教育的成效(孩子们纷纷要小苹果,但他们显然不是在教育中获得了“谦让”、“先人后己”等道德品质),有时还会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如何克服教育中这种简单化的毛病?毫无疑问,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当然是问题的关键,此外,至少还应从以下两点去做出一点努力。

一是在品德教育中,要尽量克服随意性。当然德育有一定的时机性,很难象上课那样去设计完整的教案,按有条不紊的步骤,去达到教学的目的。但在实施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其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明确目标之后,在进一步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步骤才能有效地逼近目标,这应该是可以做到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对于克服简单化的问题是有作用的。

二是要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引导学生去观察一些事实,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得出结论,而不要企图把某种道德观念强加给学生。

总之,品德教育只有避免了“简单化”的毛病才会有我们所期待的效果。至于如何避免简单化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是本文这样一篇小文章所能讲清楚的,这里只是提起这样一个话题,权作引玉之砖罢了。

上一篇:谈谈如何提高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 下一篇:文化散文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