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科学》的基本特色

时间:2022-07-07 09:00:51

《出版科学》的基本特色

1993年创刊的《出版科学》至今已经20年。古人20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出版科学》一路走来,经历种种困难周折,取得很大进展,如今年已及冠,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可喜可贺。

著名编辑家林穗芳2003年为《出版科学》创刊10周年写了一篇专文,肯定《出版科学》的工作,指出刊物的基本特色是“重学术,重规范,与时俱进”。时间又过去10年,这个基本特色是否继续保持或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呢?

《出版科学》是学术刊物,学术是刊物的生命,是办刊之本。当年著名出版家王子野为《出版科学》题写刊名,一是肯定出版有学,出版是科学;二是希望《出版科学》办成学术刊物,为宣传出版科学尽一己之力。《出版科学》一直秉承这个定位,未敢松懈。《专论·特约稿》《编辑学·编辑工作》《出版学·出版工作》等主打栏目坚持至今,发表了大批编辑出版理论和实践研究文章,联系和团结了众多的老中青研究工作者,为促进出版工作和出版研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历任主编和编辑思考谋划最多的是如何培养形成刊物的学术风格、学术特色及学术影响力,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发现、团结优秀作者和刊发有创见的学术好稿,念兹在兹的是如何防止、避免刊物内容的低俗和品位下降。不仅如此,还要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给学术园地以经济支撑,使学术环境无后顾之忧,也利于编辑坚持学术为本心无旁骛。

可以为之佐证的是,《出版科学》在以内刊形式出版8年之后,2000年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后十多年步子迈得更大,2008年成为CSSCI来源刊物,2011年成为全国中文核心刊物。还可为之佐证的是,2008年至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全文转载《出版科学》刊发文章62篇,其中2012年16篇,按学科分类,转载量和转载率均排名第四。第二、三、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出版科研论文)奖,《出版科学》获奖6篇。这说明《出版科学》仍然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了重学术的基本特色和优良传统。

重学术必然重规范,学术和规范是相辅相成的。学术文章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必须严格规范。规范与创新也是相互联系的,规范既是创新的前提,又是创新的产物。学术文章不能有丝毫随意性,它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它的形式如文献著录格式等也必须是规范的。《出版科学》听从读者的批评建议,从2002年第2期起在论文题下列出摘要和关键词等信息,文献著录格式也根据国家标准予以规范。2007年起又依照国际惯例,增加了英文目录、摘要和关键词,以及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和收稿日期,并在工作中注意核对这些信息。这不仅方便了检索,而且有利于防止学术不端。学术不端的表征之一是文献著录不规范,往往引而不注或者著录不全或作假注。要求文献著录规范完整,并严格加以核对,就使学术不端行为没有可乘之机。

《出版科学》对文稿内容也十分注重规范。在语言文字、语法修辞、拼音字母、标点符号、数字和计量单位等方面,要求作者依照国家标准,注意规范,编辑也严格把关,力求把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内部贯彻执行三审制和重要稿件外审制度,杜绝人情稿和关系稿。对电子稿胶片付印前进行检查。这就使得编辑工作始终在一种严格有序的环境中运行,保证了工作的高质量。事实说明,同10年前相比,规范的覆盖面、严密程度和执行水平是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

早在2002年3月29日,《出版科学》就开通了自己独立的网站,是当时同类刊物中唯独的一家,被誉为与时俱进之举。此后仍然可以看到《出版科学》种种与时俱进之处。例如有时听到一种议论,说是《出版科学》同业界的联系没有同学界那么紧密。在前10年,情况恰恰相反,《出版科学》同业界的联系多于同学界的联系。事实是随着出版教育的发展,出版专业在高校的普及,学界逐渐成为出版研究的重镇,不仅教师,更多是高校学生特别是硕士和博士生参加到出版研究队伍中来,成为一支新生力量,为出版研究增加了生机与活力。《出版科学》在保持与业界联系的同时加强与学界的交往,并为此扩大了篇幅,这实际上是一种与时俱进。纵观全国出版类刊物,大都表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只是《出版科学》在这方面比较自觉主动,例如开辟《博士论坛》刊发优秀之作,其他栏目中高校师生的文章也不在少数。

《出版科学》的与时俱进还体现在有关数字出版的研究文章逐渐增多。《多媒体·数字出版》是集中刊发新兴媒体研究之作的栏目,内容有了大幅度增加,其他栏目如《港澳台出版·国外出版》以至《编辑学·编辑工作》《出版学·出版工作》等,也刊发了许多数字技术条件下编辑出版工作的文章。对刊物来说,与时俱进不仅是一种特色,也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在纪念《出版科学》创刊20周年的日子里,回首往事,心潮起伏,展望前景,充满期望。刊物保持并发扬了“重学术,重规范,与时俱进”的基本特色和优良传统,坚持了办刊的方针、定位和质量,同时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采取了新的与时俱进的种种做法。刊物在不变与变中得到了发展,可以预期,刊物也将在不变与变中赢得未来。

上一篇:攻城之殇 14期 下一篇:《玉台新咏》编纂思想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