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07-07 08:47:22

外贸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随着外贸依存度的逐步提高,进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的供给效应和出口的需求效应,以及出口对投资的间接带动作用。本文主要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定量估算出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出口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对外贸政策提出建议。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贸进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加大。认清外贸进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助于为宏观调控和外贸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在评估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方面,目前的文献主要侧重研究出口的贡献,研究过程没有全面反映进出口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公式,贸易差额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对短期产出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即出口与当期产出正相关,进口与当期产出负相关。这就是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研究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和贸易条件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存在出口增长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在目前文献中,分析进口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少。

从总供求的角度分析,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还存在长期的动态关系,即进口的供给效应和出口对投资的拉动作用。从长期来看,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即进口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也能带动进口贸易的增加。已有的文献大多对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果检验,而缺乏对进出口与国民经济部门之间的内在数量联系的分析。

在国民经济发展实践中,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显著影响表现为进出口增长率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走势的高度一致,其作用机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出口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需求拉动作用,而且由于外贸行业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因此也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出口也间接带动了投资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进口被作为中间投入,对增加总产出会产生供给效应和结构改善效应,同样会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进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定量分析

在定量分析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如果简单地以净出口(出口-进口)作为研究对象来衡量,不仅可能高估或低估出口和进口的影响,而且由于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分别是增加值和总产值的概念,口径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我们运用投入产出表作为主要分析工具,揭示进出口与国民经济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的数量关系。

1.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与商品结构

近年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基本稳定,主要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大类。从出口看,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占比均接近50%,两者合计超过90%。从进口看,一般贸易进口占比为50%左右,规模要大于加工贸易进口,两者合计超过85%。除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外,还有无偿捐赠物资、租赁贸易、易货贸易等,但比重较小。

我国进口商品构成以能源和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为主,直接消费类商品比重较低。按SITC分类,我国进口商品中直接用于消费的产品占比非常低,2009年食物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进口占比仅为1.7%,即使加上汽车等进口,其比重也明显不足10%。我国大部分进口商品为原材料、机械等商品,被用于工业制造的中间环节,这一点从我国主要商品进口情况也能看出。2009年,仅原油、铁矿砂及其精矿、初级形状的塑料、为锻造的铜及铜材、钢材、大豆和煤等7类商品进口额就占到当年一般贸易进口额的46%。

2.投入产出法分析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

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表或产业关联表,是以矩阵形式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生产中的投入来源和产出的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下表为简化的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

其中,投入产出核算恒等式为:

中间投入+增加值=中间使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进口+其他 (1)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重新构造投入产出核算恒等式如下:

(中间投入 + 一般贸易进口中的非消费品) + 增加值= 中间使用 + (最终消费 - 一般贸易进口中的消费品) + 资本形成总额+ 一般贸易出口 + (加工贸易出口 - 加工贸易进口) + 其他(2)

根据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商品结构的特点,我们做出以下合理假设:

(1)按贸易类型分,进出口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大类。从进出口贸易类型看,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比合计超过85%。为简化分析过程,我们假设进、出口仅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类,并保持原先规模的比例关系。

(2)一般贸易进口分为消费品和非消费品,其中消费品部分的占比为10%,对最终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从进口商品类型看,一般贸易进口中的直接消费品占比较低。因此,我们假设一般贸易进口中消费品占比为10%。食品、汽车等进口消费品将对国内贸易产生替代作用。

(3)一般贸易进口中的非消费品与原核算恒等式中的中间投入共同作为总产出的投入部分。从进口商品种类看,一般贸易进口中大部分为原油、铁矿石、铜和钢材等工业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因此,我们认为一般贸易进口中的非消费品被用于总产出的中间投入,对总产出产生供给效应。

(4)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公式,进出口差额与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共同组成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加工贸易进出口差额必然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估算进出口直接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此衡量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根据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上述假设来估算进出口各分项指标。

其次,估算进出口各分项指标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是忽略一般贸易进口中非消费品与中间投入之间的差异化,仅根据一般贸易进口中非消费品与中间投入的比例关系,估计出由一般贸易进口中非消费品投入所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二是由于一般贸易进口中消费品对国内商品有替代效应,根据一般贸易进口中消费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估计出这一效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三是由于出口是按产值统计,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增加值,因此根据总产出的平均增加值率,估计出一般贸易出口所产生的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四是由于加工贸易净出口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因此直接计算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

最后,根据上述估算结果,我们认为进出口所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6.8%。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5%,一般贸易进口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由此可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接近,即进口的供给效应和出口的需求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当。

3.出口对投资的间接带动作用

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不断刺激国内生产能力的扩张,带动投资的快速增长,即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带动作用。为了量化出口对投资的带动作用,我们选取2000年1季度至2009年4季度经季节调整后的投资和出口环比数据,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如下:

%INVESTMENT_TC = C(1) + C(2)* %EXPORT_TC(2) + [AR(4) = C(3), MA(1) = C(4) ]

回归结果显示,出口与投资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统计关系,即出口每增长1%,将间接带动投资增长0.15%。

按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中资本形成率近年来维持在42%-43%左右。根据这一比例估算,出口每增长1%,将间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0.07%。2007-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9.6%和8.7%,其中由出口间接带动的增长率分别为1.7个、1.1个和-1个百分点。

三、主要结论及外贸发展趋势

2010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阴霾的逐步退去,我国对外贸易加快恢复。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1%,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4.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8.7%,进口同比增长64.6%,3月份出现近6年来首次月度外贸逆差。出现外贸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投资和消费不断扩大和持续升级带动了进口的强劲增长,以及进口价格大幅上升。例如,原油、铁矿石和纸浆的进口价格分别上升了101%、21%和55%。我们认为,贸易逆差是暂时现象,我国继续维持贸易顺差的局面并未根本改变。结合目前的外贸形势,我们得到以下结论及建议:

1.进出口所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6.8%。其中,一般贸易出口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5%,一般贸易进口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加工贸易进出口带动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6.3%。

2.进口的供给效应和出口的需求效应对经济增长具有相当规模的影响。因此,在目前贸易顺差规模偏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应当加大对进口的鼓励政策,以扩大国内消费和消费升级为手段,带动进口的稳步增长。

3.出口增长加大了对国内生产能力的扩张要求,带动了投资增长。根据估算,出口每增长1%,将间接带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07%。出口的间接带动作用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因而要慎重对待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3月份外贸逆差再次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贸易平衡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汇率,而是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但是,更灵活的人民币汇率能让央行拥有更多样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通胀压力。长期来看,在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框架下,我国为寻求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必然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

上一篇:当前非洲对外石油合作形势及中非合作的建议 下一篇:我国毛绒玩具出口面临的总理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