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7-07 07:42:02

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语文是小学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一门学科。对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先导式 教育模式

一、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作文先导式”的教学,就是以“作文教学”作为载体,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能够相互合作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写作,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作文先导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挖掘以及科学教学方式的体现,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师生交流法。

二、原有的作文模式

以前,都是教师出作文的题目,对作文格式做出规定,布置给学生,然后学生按照特定的作文格式进行写作。例如,在歌颂坚韧不拔精神的作文中,体现在学生作品中的都是清一色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名字,学生们的写作内容如出一辙,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都具有所谓的套路:龙头、猪肚、凤尾。即在作文的写作中,要写好开头以及结尾,中间把字数凑够了就可以了。再加上学生已经形成的定势思维,又缺乏新鲜资料,就出现了作文内容单调、空洞,学生写作内容相似的现象。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查,让学生们写作文《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有85%的学生开头一句是:“那是我小时候住在农村中的奶奶家”,这样的模式已经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定势思维,好像农村已经成为孩子们发生难忘事情最合适的地方。

三、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模式

所谓的先导式作文就是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文的时候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在学生能够理解的范围内,这样学生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看法,而不是为了作文而去作文。小学生的社会经历少,接触到的信息比较少,所以学生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工作中认真观察,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合理布置作业、开展教学活动。在学生作文的写作中,要努力突出作文的本质。作文应该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或者是学生们有感而发的文字性东西,而不仅仅是对模板进行套用,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毕竟不多,写不出具有丰富经验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体验生活的活动,并在活动完成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活动,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就能写出真实的东西。用表达交流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语文教师在每周一的课堂上为学生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的讨论,让学生们交流周末在家做的事情,周末在家里对作业的完成情况;有没有去看望爷爷奶奶;周末有没有帮助家长做家务。让学生们进行交流,沟通,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周末活动进行总结,在写作的时候具有真实性。对讲述详细、具体的学生进行奖励,以鼓励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提升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用阅读的方式进行升华,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情况,为学生安排一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们自己去书本中找寻知识,并提升其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优秀的文章,学生在对优秀的文章进行品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感悟,然后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具体的阅读时间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最好是一周进行一次总结,在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对优秀作品的读后感,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

四、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相关情境再现的教学方式,可以由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再现故事情节。例如,在讲李白《赠汪伦》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对课文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分三个角色对当时情景进行演绎,可以分为李白、汪伦、旁白。让学生们形象具体地对当时的情况做到了解,教师地帮助学生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样学生就能非常容易的理解课文中的全部内容,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写作时候的素材,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

五、结语

在新课标下构建起“自学――质疑――探究――提高”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模式,不但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们内在的学习动机,进而提升作文水平。一定的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独立的人格,提高了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桂琴.小学作文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浅析.小学教育探讨新方向,2011(06)

[2]王景方.浅谈开放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论坛报,2011(07)

上一篇:开展经典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让传统文化时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