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思维调节身心健康

时间:2022-07-07 06:50:50

静态思维调节身心健康

健康,是老年人生活的主题,而心理健康又是老年人生活的前提。年迈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老了“心态”,养心重于健体,心理健康是最本质的健康。所以,老年人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适时改变思维定式,心平气和地静下来进行静态思维,克服不良心态,调节身心健康。笔者认为,静态思维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老年人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思维方式方法才能奏效。主要的思维方法有十种:

平衡思维法:人进入老年是自然规律,不要有心理负担。仔细想一想:人从娘胎里握拳而来,到撒手而去,几十年里,最初把幼小的生命给了父母;把青壮年给了国家和社会;到了老年,这才把我们还给自己。你看,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熬过来了,这老年的生命不就更显得特别珍贵吗?所以,要以平静、平衡的心态安排好晚年生活。

利导思维法:就是把一切思考导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也就是遇事往好的方面去考虑。做到凡事多从正面理解,在不利的事情中看到有利因素,改变认知角度,调整比较对象,破除思维定势。从而培养正面的、积极的、良好的情绪,消除负面的、消极的、恶劣的情绪。

退让思维法:老年人不宜争强好胜,遇事且让人几分。“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宋代苏询曰:“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对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先忍住气,作退一步想,“忍一忍消忧祛患,退一步海阔天空”。正如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注释:“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复报也。”善于忍耐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涵养。尤其人处逆境,善于制怒、制愤,能忍让而随遇而安的人,就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沉默思维法:在一定的环境中“沉默是金”。当怒火初烧时,要使自己冷静、戒急、戒气、戒躁,要耐着性子不起高腔,不动武、不失态、不忘形。即使自己完全有理,也要慢慢讲,做冷处理。

逆向思维法:一个人怒发冲冠时,往往会片面地偏激地把对方看得一无是处,这时应来一个逆向思维。要反问一下,对方就真的那么坏吗?就没有正确的地方吗?自己就真的没有缺点和失误吗?这样静心反思己过,怒火也就熄灭了大半,甚至会完全熄灭。

仰效思维法:就是学习效仿前人、贤人、哲人那种富于理想、淡泊名利、宠辱不惊、豁达大度的宽阔胸襟和乐观主义精神。爱国名将林则徐爱憎分明,容易激动,他特地制了一块《制怒》的横匾,随时劝诫自己。

折中思维法:不存攀比心理,特别在物质生活等问题上,应取“中庸之道”,进行折中思维。“别人骑马我骑牛,还有人走路在后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知足长寿,知足品高,从中获得自我宽慰。

换位思维法:人从原职位退下来,就意味着已经换位,不应该也不可能像原来那样去认识和考虑问题,避免产生“失落感”。在人际关系上,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不要总站在自己一面去钻“牛角尖”。

转移思维法:如因某问题、某件事而心情不畅,或者由于受到某种意外刺激而苦闷时,应作心理转移,去听听音乐、看看电视、阅读书报,或外出旅游,走亲会友,以改善心境。

微笑思维法:笑是生命的维他命,是天然的镇静剂。欢畅的笑声,愉悦的心情,能够驱散精神上的种种紧张、烦躁、怨恨、愤怒、忧郁等情绪,化解种种矛盾。一笑解百愁。爱生气的人,不妨学学弥勒佛,传说弥勒佛左手拿着布袋,是用来装“气”的,每当遇到生气之事,弥勒佛便把气“装”进布袋里,不介于心,于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时刻欢乐,健康常存。

老年人在静态思维的自我调节过程中,应根据每个人自身的不同情况和环境条件,坚持学习,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更新观念,适时调整心理状态,采取符合自身情况的思维方式,去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去享受自己营造的身心健康、幸福快乐、和谐美满的晚年生活。

上一篇:万事随缘――莫里教授的人生箴言 下一篇:意念冥想之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