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随缘――莫里教授的人生箴言

时间:2022-07-16 03:22:03

“大多数得了重病的人都会朽木自腐,他却开出灼灼之花!”这是莫里・施瓦茨的一位同事对他临终前的出色表现给予最恳切的评价。

莫里・施瓦茨先生是美国的一名社会心理学教授,精神病专家,一辈子命运坎坷,却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1992年,在他75岁时,开始出现了致命疾病的最初征兆,后来,被诊断为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这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名字,它将一个人的生命一下子就推到了路的尽头。当时的莫里也和普通人一样震惊,“哑口无言”“我的对策是哭”,但是,“哭完了,我就擦干眼泪,并且准备好面临这一天。”在接下来为数不多的日子里,这位每天都在忍受肌肉萎缩、呼吸困难等病痛煎熬的老人选择了独特的活着的方式,无时无刻不在体味着人生的真谛、探索生命的价值。面对日益临近的大限,却在生活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他去看旧喜剧片,学习打坐冥想,向朋友们坦言期待他们前来探望的心愿,同时写下很多座右铭似的警句,这些话语成为后来畅销书《万事随缘》的基础。

《万事随缘》是莫里教授在他生命旅程的最后几个月,藉由录音口述而写下的金玉良言,它包含了作者勇于面对病痛,透彻而丰盈的生死观,对于那些饱受疾病之苦的人们而言,提供了极为真实的激励。全书分上、下两卷,共十一章。上卷《了解你的现状》,是莫里先生面对日渐萎缩的肢体和越来越依赖别人照料的现状时复杂的情绪和思想动态。下卷《随心所欲》,是莫里先生处于生者与死者之间充当桥梁作用时,对社会、人生、亲情、友情有着更深层的理解和看法。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该书的精华。

1:残而不废

身体的衰弱不论何时发生,都会令当事人措手不及,那就事先设想一下这种反应,在心理上做一番预演,也许会减轻它的影响。

接受你自己,你的健康状况,你的命运,接受你眼前的一切。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如果你需要,那就随时求助于人。

一旦你被疼痛垄断,就会把你囚禁在有限的躯体内,心为形役,最后,病痛将会成为你生活的唯一主题。其实还有更为健康乐观的方式打发你的精力。

不要让身体和疾病成为枷锁,要知道肉体只是你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当身体受到伤害,我们总以为这是对于我们整体的伤害。然而重要的是明白一个事实,即作为人的整体,我要比我的身体大得多。只要还有其他能力,包括情感、心理直觉,你就仍不失为你自己。

2:直面挫折

做好准备,在病后的生活中,各种琐碎小事都会可望不可及。到了这一步,千万不要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一旦失控,赶快打发掉你的坏心情。当你最软弱时,留心那些情绪,精神和行为方面的衰退迹象,努力避免减轻甚至阻止这一切。不论对人对己,你都有责任保持克制。不要抱怨自己的不幸,这只会给大家徒增烦恼。

当然,心情不好时,不妨直接表白,只是不要把坏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坦率地表白情绪与自制之间相辅相成,并不矛盾。适时发泄一下消极情绪,在漫长的生活中有助于减轻压力。偶一为之地发发牢骚,给胸中的愤懑找个出口,甚至痛哭一场,都是有益健康的。要是找不到一个倾听你的怨言而心情不受影响的朋友,那你拿起笔,把你的怨愤发泄在纸上。通过书写,你会从一个更为超脱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处境。总之,当你极为沮丧或是愤怒,可别闷在心里。

3:患得患失

活着总会有所损失,而患得患失又是每个人的天性。随着年事的增加,损失也就经历越多,必须能够应付这一切。

伤感、哀叹和哭泣都是人之常情。怜悯自己是自救之道,使你净化,给你安慰。伤感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伤感有时徒添烦恼,有时则能使人解脱。

跟你的亲友约定,每当你陷入沮丧、焦虑、绝望的情绪或失去自制时,那并不是你的本意,让他们在你无力自拔之际搀扶一把,病也病了,哭也哭了,而后更应珍惜自己的余生。

(未完待续)

上一篇:锻炼膝关节的运动误区 下一篇:静态思维调节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