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记――我们的世界很精彩

时间:2022-07-07 06:15:57

生活随记――我们的世界很精彩

生活的多姿多彩,给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然而生活中的一些感人场面、绚丽景色往往稍纵即逝,即便是生动精彩的,时间长了也会渐渐印象模糊。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平时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所见、所闻及时写下来,不仅能让他们发现世界的精彩,留下生活的美好回忆,还解决了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困境,丰富了他们的表达,使作文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乐园。

一、检讨书中的佳作

星期一检查作业,发现一位学生星期天作业没做。我询问原因,他吞吞吐吐地说星期天和别人去钓龙虾了。我让他写一份检讨书,算是一种惩罚。中午放学前,检讨书交上来了,我看完后吃了一惊:满满两页纸,400百多字,远远超过他平时写作文的字数。而且内容具体、生动,简直就是一篇描写钓龙虾的优秀作文。他可是从没有写过这么好的作文。

在这份检讨书中,他首先写星期天一大早邻居小伙伴就来约他去钓龙虾,他们拿了一些线、一个网兜,往田野走去。接着描写了那天的天气,以及他们一路奔跑的高兴样子。来到了田野,他的伙伴去捉青蛙,他去折了很多芦苇,把带来的线系在芦苇上,一头儿再系上一块青蛙肉,做成一根根钓竿。然后写怎样把钓竿放到水里,怎样在岸边等待龙虾咬钩,怎样观察、如何判断龙虾咬钩,怎样提起钓竿,怎样捉住龙虾等。其中写了他们的对话,写了提龙虾的动作与紧张心情,详细描写了自己被龙虾夹住手的细节,写了满载而归时的高兴心情。

后来,我让他修改了一下,加了题目,然后在班里读给同学听,把全班同学都惊呆了,大家都没想到这么优秀的作文出自他的手。

事后我在反思,是什么原因让他一下子写得这么好?其实很简单,是生活。他去钓龙虾,玩得开心、尽兴,有亲身的体验,有真实的感受,又及时地进行记述,所以写得这么好。一次贪玩的经历,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及时地记录成就了这一篇优秀的习作。我们平时如果善于发现这些随机事件,巧妙地让学生写下来,往往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言为心声”,心中有物,笔下才有情。

二、贸易节后的精彩

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贸易节又到了。我把有关事项告诉了孩子们,他们高兴得不得了。下午,他们大包小包带来了不少东西,准备参加贸易活动。我告诉孩子们:“愿买愿卖,不能后悔。”就把他们带到指定地点摆摊。然后我也去逛“市场”。我离开有两个原因,一是让孩子们独立,不要有什么依赖;二是怕孩子们拘谨、放不开。

活动结束,孩子们兴高采烈,一个个兴奋异常。回到教室,还沉醉在刚才的贸易中。我问孩子们:“今天开不开心?有没有收获?”大家都喊开心。我说:“今天晚上就把参加贸易节的感受写出来吧。”第二天,我看到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我刚把东西拿出来就听到一个甜甜的声音从身边传来:“这本书多少钱?”

“哪本啊?”我赶紧答话,害怕生意跑了。

“这本《名侦探柯南》,你要卖多少钱?”

“是这本大的《名侦探柯南》?还是那本小的?”我问。

“这本大的,要多少钱?”

我想了想说:“这本啊,你给三元吧。”

“三元钱!”那个同学惊讶地说,“可不可以少一点儿啊?”

“可以啊,那就两元五角。”我说。

“可不可以再低一点儿?”她还在讨价。

“嗯,那就一元五角,行了吧。”

“还是太贵了,再少一点吧。”那个同学看看我。

“那你想多少钱买这本《名侦探柯南》呀?”我实在不想放弃这第一笔买卖。

“一元钱,我身上只有一元钱了。”

“卖给她吧。”旁边的同学劝我。我想也是:“好了,卖给你吧。”

这是一位四年级中等学生的作文,他的作文平时写得不多,而这次讨价还价的过程就写了这么多,而且这么生动。其实,我们学生平时的活动是很多的。这些活动,都会给他们留下很深的记忆。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身边的生活,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和认识观察到的人、景、事,让生活的多彩进入学生的习作。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精彩的习作就会从他们的笔端流出。

三、春雨之中的酣畅

干旱了许久,一场久盼的春雨在放学的时候下起来了。孩子们在雨中被家长一个个接回家。第二天,进入教室,听到很多孩子在谈着昨天的那场雨。我心里一动,不如就此引导他们写一写。我说:“昨天回家淋雨了吗?”一个孩子说:“淋了,但衣服没有湿,雨太小了。”另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不是小,是细。”“细,怎么细?”我追问了一句。“像……头发。”城里的孩子没见过牛毛,否则肯定说像牛毛。“雨看起来像雾。”“秋雨下的时候是淅淅沥沥,夏雨是劈劈啪啪。春雨下起来没有声音。”……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个没完。看看差不多了,我说:“这一场春雨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我们就来写写,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都写下来,好不好?”孩子们高兴极了。看他们写的:

“沙沙沙,沙沙沙!”是谁在唱歌?哦,原来是象征春天的春雨姑娘来了!

春雨,你好似一丝丝细线,由远到近,唱着歌儿,迈着轻快的步伐,向我们走来。

大街上,你到处都是,你滴在路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水坑。人们撑着花花绿绿的雨具,远远望去,就好像一幅五颜六色的画。春雨滴在伞上,滴在雨衣上,发出“嗒嗒”的响声,混合着汽车的鸣笛声、人们的说话声,奏成了一支美妙绝伦的交响曲。好像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春雨,你无声无息地下着,叫醒了埋在地里的种子,催促他们快点发芽;叫醒了躲在花骨朵里的小花,鼓励他们早点绽放鲜艳的花朵;叫醒了沉睡的小草,提醒他们春天已经来到……春雨,你真不愧是春天的使者!

春雨,你那绣花针般的身体从高空落下,凉凉的、柔柔的……就像有人用手抚摸我的脸一样。想伸手接住你,却怎么也接不住,只感觉手心凉凉的、痒痒的……春雨是黄色的,它落在迎春花身上,迎春花变黄了。春雨是绿色的,它落在小草上,小草变绿了。春雨是粉红的,它落在桃花上,桃花变成了粉红的。要我说,春雨是万紫千红的!春雨你赶走了尘土,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春雨,你不像夏雨那么暴烈,秋雨那么冰凉,冬雨那么寒冷,你有的只是温柔。我爱你,春雨!

风雪雨雾,花开花落,大自然的美景无时不在。这些景物,亲眼看了才有体验,而随着时间的迁移,这种体验就会被淡忘了。所以我们要及时指导他们观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把自然的美景永远留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四、乡村印象的诗意

一次听学生们在课间聊天,他们兴致勃勃地谈论自己去乡下的见闻。难道他们熟悉乡村?带着疑问,我在班级进行了简单的调查,结果他们发现都不止一次去过乡村,都了解乡村。那就写写自己的乡村印象吧。

清晨,朦朦胧胧的雾弥漫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里,这时的乡村静静悄悄的。打开窗一看,啊!四周一片模糊,仿佛置身仙境。田野里,庄稼披上了一层薄薄的“外衣”。天上飘过一条白色的“丝巾”。这就是乡村的清晨。

渐渐地,一切都开始活跃起来了。伴随着公鸡那响亮的一声啼叫,田野里的庄稼被惊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醒了,太阳乘着特快列车飞奔了过来,田野里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刚睡醒的西红柿穿着青色的外套在荡秋千;细长的黄瓜伸了个懒腰;穿着紫色连衣裙的茄子姑娘在微风中化起了妆,原本那紫色的脸变得更紫了……

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庄稼们打起了一把把“绿伞”。湖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着,不时还跳出水面,大概是梦想着能像鸟儿一样飞到蓝天上吧。一个中午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到了傍晚,晚霞像一条小溪从天的这边流向那边,又像一块火红的地毯铺在天边。晚风把太阳吹走了,迎来了小船似的月亮。

月明人静的夜里,知了在树上唱起了歌,各种昆虫纷纷拿出自己的本领来,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交响曲。那首曲子顺着风传入了孩子们的耳朵里,像一条小河一样流入了乡村的每个角落里。

小河睡了,树睡了,小草睡了,只有晚风还在守着夜,它静静地欣赏着银光闪闪的小河、随风舞蹈的芦苇,渐渐地,它也睡了,在这宁静的乡村里。

真没想到,城里的孩子居然写出了这么美丽的乡村。我想这源于他们对乡村生活的新奇,源于他们对于乡村宁静的体验,心中的激情挥舞出乡村的诗意。

五、课堂捣乱的美文

又是一次作文训练,该让孩子写什么呢?有了,昨天的英语课上,几个孩子“大闹天宫”,搅乱了英语课堂。何不把这作为习作的素材,让他们写一写呢?这样,既有了作文的内容,也可以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一番教育。

指导很简单,因为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了那场“混乱”,也不需老师多费口舌,只是简单提了几点要求,如注意场面的描写和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学生就开始挥笔写作。这又是一次精彩生动的习作。

学生从事件的开始写起,首先写了闹事的那个同学是怎么挑起事端的,描写了其他同学的乘机起哄,具体描写了当时教室里的混乱场面、一些学生的表现。最生动的细节是那位同学被老师叫到前面时,一边走一边做着怪动作,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写得最好的恰是调皮的同学,因为当时的场景已经深深地印入他们的记忆之中。他们独特的内心体验让作文充满生命的气息。这是一次出乎意料的作文训练,学生写得舒畅,作文也精彩纷呈。

每一天,在孩子们当中都会发生很多的事,他们往往并不注意,只是感觉好玩,事后就抛之脑后。老师如能引导他们及时捕捉这些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作为习作的素材,他们就会感觉到习作其实也容易,就会写出真实的内心,习作也就真的成了他们的心声表达。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不常写,就没有组织脑子里的东西的习惯。一种知识,一段经验,藏在脑里可能处于刚才所说的朦胧状态。老师教学生,要让学生把学得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是要学生懂得明确,不要处于朦胧状态。我们要写稿,自当练成一种能力,凡所知的东西,总要拿得出来,能够让它定型,不让它处于朦胧状态。这唯有多练写作,才能办到。”生活随记,就是把学生头脑中的朦胧状态的东西写出来,就是训练学生时时留心身边的小事,关注身边的美景,关注身边的生活,随时记下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让学生从小练就一双会观察的慧眼,做一个关注生活的有心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抒写美,用自己的妙笔写下世界的精彩。

上一篇:范文岂是为了划定圈圈 下一篇:单元习作训练题教学“再加工”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