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时间:2022-07-07 05:10:53

小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的发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放手让学生去看,指导他们学会观察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表现出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的特点。他们的观察在最初往往是无目的、无顺序的,而且只对形象的内容感兴趣。尤其是在观察教材中的图画时,他们一般只关注其中的人物、动物、颜色等具体、形象的内容,却不能领悟其中的数学知识。教师与其一味强求学生直接去领悟数学知识,倒不如由着他们的性子去看,去观察,让他们过足了“瘾”。在此基础上,再出示问题,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把他们引入正题,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把“森林运动会”的挂图出示后,学生们便被生动活泼的画面吸引住了,但他们感兴趣的不是动物的数量,而是各种动物。教师耐心地等待,待观察得差不多了,适时引入正题。这样,使他们从刚才的漫无目的的“看”转变成了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步学会带着问题来观察,边观察边思考了。

二、放手让学生去想,指导他们学会思考

知识,只有通过大脑的积极思维才能真正获得。教师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应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通过积极的思考,他们能把教学内容跟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从而缩短前者与自己的心理距离,更有利于自己掌握知识。

例如,有个23人旅游团到旅馆住宿,分别住3人间和2人间,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笔者引导学生从只住1个3人间想起:住1个3人间,还剩20人,需10个2人间;住2个3人间,还剩17人,需9个2人间,但有空床位,不符题意……接着,笔者又引导学生按上述方法思考:如果从只住1个2人间想起,可以怎样列举呢?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还使他们掌握了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有效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放手让学生去说,指导他们学会表达

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系统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想,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要启发学生充分交流。

例如,教师利用“森林运动会”,在黑板上挂上相应动物的头像,请学生数一数,有几只小白兔参加运动会?有三名学生的结论都是“3只”。一名学生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的,一名学生是按从上往下的顺序数的,还有一名学生则是按从右往左的顺序数的。对这三种方法,笔者都给予了肯定,也提醒人们习惯采用前两种方法。接着,笔者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数出其它动物的数量,巩固了教学效果。教师一系列的语言表达,让学生逐步理清了解题思路,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指导他们学会解题

无论是指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还是指导他们去表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他们学会解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解题,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所以,在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搭建平台,指导他们动手去做,去学会解决问题。通过这一过程,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动手去做的过程,既包括课堂练习的过程,也包括课外拓展练习的过程。

例如,教师布置学生统计自己家近几个月来的用电的情况,算出家庭人均月用电量,与教师提供的标准用电量进行对比,看自家用电量是否合理,并做出今后家庭用电计划。这样做,既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因素,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还培养了他们节约用电的意识。

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为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为学生提供看、想、说、做的机会,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解题能力,促进他们数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开发区实验小学)

上一篇:基于“产学研”结合的海洋类理科本科毕业论文... 下一篇:不言春作苦,愿化春泥护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