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时间:2022-07-07 03:41:34

浅析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摘要:地基处理是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处理好地基对于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都奠定了基础。因此,本文重点就公路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公路桥梁地基处理技术。

关键词:桥梁施工、地基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基础是桥梁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桥梁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是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一、制定施工地区具体地质环境相符的地基处理方案

通过制定一项同施工地区地具体地质环境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案来解决。公路的桥梁所处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气候及地质水文条件会对整个工程的桥梁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决定了公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因此,为了将此问题彻底的解决,要求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方案相关人员不仅具有善于学习地基专业处理技术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态度,还应当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能力,视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为一项具体系统的工程,对地基处理相关的客观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系统的考虑,对地基的处理规范及其规程的涵义进行深刻的理解,能够对地基处理的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以及教训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同时结合地基处理过程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重点地对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应原因的寻找和分析,尤其重视桥梁施工中地基同施工地区具体土壤的地层、流沙以及地下水等水文地质情况之间的联系。各个施工地区其土壤的地层、地质的具体条件以及具体的水文环境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具体的实地考察将无法避免具体施工过程中这些特殊的地质水文条件对桥梁施工时地基的处理过程所产生的不确定性,因而,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地基的处理时,应当对此类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究,以施工地区的具体条件为依据,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预案,设计出科学有效的一个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方案。

通过一大桥施工过程为例对上述方案进行具体介绍,拟建大桥为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的连续T 梁大桥,桥位所处地区的地貌为剥蚀丘陵,该线穿越104线省道,其走向同104线省道的夹角为90°左右。此地域的地势较缓,自然坡度为20°—25°,植被的发育较为普通;谷中的地势相对较为平缓,沟中有一溪流穿过。桥梁所在地位的地壳层整体稳定,其地震的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的动反应谱特征周期是0.35s。上覆粉质粘土特征如下:褐黄色、湿且可塑,多为粘粉粒、粘性中等程度,少数碎石和角砾、含量约15%—25%、多数粒径为2-10mm,母岩以细砂岩岩性为主。角砾特征:褐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含量为50%—60%、粒径多为1—4cm、最大块径为6cm,次棱角状,颗粒间多为砂质充填,少数含泥质,母岩多为花岗岩和粉砂岩岩性,强—弱风化状态。粉质粘土特征:褐黄或褐红色、湿且可塑,多为粘粉粒,中等粘性,局部含角砾约15%—20%。多分布在坡地地表。残积粘性土特征:褐红,稍湿且可塑,成分多为粘粉粒,中等粘性,局部有强风化状的碎块。通过野外的地质调绘,该地挤压碎裂且蚀变强烈、岩体破碎以同桥梁大角度的相交,均对桥梁地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不大。桥梁所属地区其地下水的基岩中为裂隙—孔隙水。水位的埋藏相对较浅,有泉眼露出;坡地的风化基岩中为裂隙—孔隙水,水位的埋藏则相对较深,且水量贫乏。通过采钻孔所取的水样的分析结果,沟谷地段的地下水对于混凝土具有中等的腐蚀性,而坡地无腐蚀性,地表水则为弱腐蚀性。因而,对该大桥进行地基处理时通过此类地质条件的充分考虑即可制定一套同此地域独特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地基处理方案,并可实现此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使用现代化地地基处理技术

当前,应用现代化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实现公路桥梁施工中的一项最主要的技术之一。最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在公路桥梁建设过程中也相当重要。桥梁设计及建设等相关人员进行相应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以保证桥基的质量。例如,进行地基的处理时,当前较为先进的CFG 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对较为广泛了,因此,进行公路桥梁的建设时,应当重视此技术的应用。此技术的优点是施工的速度快、成本较低,操作较为灵活和方便、施工的质量较高,同传统技术相比,此技术的优势相当的明显,此技术能够将传统地基处理所出现的三大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充分满足桥梁施工对于施工的进度及其质量以及成本的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简而言之,应对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给予相当的重视,通过有针对性地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结合现代化地基处理相关的技术,确保公路桥梁工程的质量,为车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通道。

结束语:

公路软基处理属于隐蔽工程,如施工质量不好,一旦被路堤等构筑物所覆盖,

便构成隐患且不好检查及补救。因此,紧抓关键施工环节,严格施工过程的管理

非常重要,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2] 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

[3] 汤连生,刘增贤,王洋.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组成分析研究[J].城市勘测,2002,(2).

[4] 苏文建,赵坚. 论道路桥梁施工中预应力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

[5] 查华阳. 铁路地基处理的设计与施工——以沈阳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车辆段为例[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0,(06).

[6] 徐贵学. 公路高填路堤施工技术及软土地基处理[J]. 中外企业家,2010,(06).

[7] 刘雪飞. 地基处理技术及方法[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3).

[8] 曹天平. 浅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 工程技术,2010,(12).

上一篇: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思路 下一篇:如何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渗透危机管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