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繁殖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7 03:27:38

爬山虎繁殖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爬山虎是葡萄科(V i t aceae) 地锦属( Part henocissus) 的攀缘性藤本植物,因具攀援能力强、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泛、观赏效果好、病虫害少、生态效应显着等多种优良特性故而近年来,爬山虎及爬山虎属植物正在受到人们的关注。

1 我国地锦属植物种质资源与栽培品种概况

我国是地锦属植物分布的中心,在全球的15 种中我国就有10种。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几乎各省都有地锦属植物的分布,并建立了分类系统,框架为3 组4 系。爬山虎组三叶系的种有:毛脉地锦( P1 cus Pi di f era) 、长柄地锦( P1 f ed dei) 、三叶地锦( P1 semicordat a) 、小叶地锦( P1 chi nensis) ,爬山虎系的种有1种:五叶地锦( P1 qui nquef ol i a) ;珠形组单叶系的有2 种:地锦( P. t ricus pi dat a) 、栓翅地锦( P1 suberosa) ,异叶系有1 种:异叶地锦( P1 dal z iel i i) ;块形组有2 种:绿叶地锦( P1 l aeteci rens) 、花叶地锦( P1 henry ana) 。

地锦属植物分布极其广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地锦属植物的分布,但野生资源的调查和引种工作开展较少。调查发现南岳地区就有爬山虎、五叶地锦、异叶爬山虎、粉叶爬山虎、和绿爬山虎5 种,调查了它们的野生攀援况和攀援能力,并对展叶期和叶色转变期等进行了观测。在福建西北部有爬山虎、异叶爬山虎、东南爬山虎、粉叶爬山虎、绿爬山虎等种的分布。在广东省对爬山虎属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爬山虎属植物在广东省分布至少有爬山虎、绿爬山虎、三叶爬山虎、异叶爬山虎、东南爬山虎5 种,其自然生境多为山坡、沟边灌丛或疏林中以及攀援树上、岩石上。生长地海拔最低为140 m ,最高可达1 760 m ,郁闭度016 以上。其生长良好,周围的伴生植物生长良好,调查中未见被爬山虎属植物攀援而导致长势不良和致死的现象。

目前在北京应用的地锦属植物主要是爬山虎、五叶地锦。五叶地锦主要有1 个品种:Monham( S t ar showers) :叶上点缀白色、奶油色、绿色扇形斑块,不如原种强壮。爬山虎主要有7 个品种:L ow i i : 叶较原种小得多,有光泽,秋季深红色,锯齿较深,顶端略弯。A t rop urp urea :叶大,春、秋季红色,夏季粉红色,最后变为鲜红色。Green S howers :叶较大,可达25 cm ,秋叶深红色。Fenway Park :叶黄色,逐渐变绿,至秋焰红色。V ei tchi i :叶较小,初时粉红色,锯齿较深。B everl y B rook :叶小,秋季红色。Aurata :叶淡黄绿色。V ei tch’s Cree per :小叶,幼叶淡粉红色。

2 爬山虎属植物生物学特性

爬山虎属又称地锦属,属葡萄科,系多年生木质大藤本。本属植物性喜阴湿,亦不畏强烈阳光,能耐寒冷、干旱,适应性强,一般土壤皆能生长,常吸附于岩壁、墙垣和树上。蔓茎纵横,密布气根,翠叶遍盖如屏,入秋转绯红色,是垂直绿化中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爬山虎( Part henocissus t ricus pi dat a) 又名地锦、爬墙虎。茎长10~30 m ,多分枝。叶阔卵形长10~20 cm ,基生叶或萌枝叶多为3深裂或全裂,蔓生叶浅3 裂或不裂,叶秋季转红。花序为聚伞花序,花小,花期6~7 月。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枝端卷须可发育成粘性吸盘有很强的吸附、攀援能力,可攀援光滑的墙壁和的岩石。一般年生长长度2~4 m ,叶面积大,寿命可达20~30 a ,具有极强的抗旱力、耐土壤瘠薄能力。爬山虎在建筑物的阳面或阴面均能旺盛生长,因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很好的赏叶和装饰墙壁、假山的园林植物。

五叶地锦( Part henocissus qui nquef ol i a) ,又名美国地锦、美国爬山虎。幼枝常带紫红色,卷须与叶对生,5~12 分枝,先端膨大成吸盘。掌状复叶,小叶5 质地较厚,卵状长椭圆形至长倒卵圆形,长4~10cm。聚伞花序成圆锥状1 浆果球形,径约6 mm ,熟时蓝黑色,稍带白粉1 花期6 月,果熟期10 月。五叶地锦性强健,耐寒,耐荫性强,也可以全光下生长,对土壤适应能力强,在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均可生长,既抗旱,也耐湿,抗污染。生长迅速,年生长长度可达5~6 cm ,用于护坡绿化,效果强于爬山虎。五叶地锦枝繁叶茂,入秋叶片红艳极为美丽。常用于墙角、栅栏和高速路的绿化。也可以用于棚架、楼顶、阳台的绿化。

3 爬山虎属植物繁殖技术

3.1 种子繁殖

(1) 种子沙藏和催芽 每年9月采摘爬山虎蓝黑色的成熟浆果,经清洗、阴干后用0105 %的多菌灵溶液进行表面消毒,沥干后进行湿沙层积贮藏。翌年3 月上旬,取出沙藏的种子,筛除沙子,用45 ℃的温水浸泡2 d ,每天换水3~4 次。浸种后按照种子与湿沙2 ∶1 的比例混合拌匀,放置于向阳避风处进行催芽,厚度为3~5 cm ,上面加盖草帘并经常喷淋清水保持湿润。经常检查,经过15~20 d ,有20 % 的种子发芽露白时便可播种。种子也可不经沙藏,直接倒入盛有45~55℃热水的容器中浸泡,边倒种子边搅拌,两昼夜后种子裂嘴后捞出播种。如种子没有裂嘴,则需继续浸泡,直至裂嘴为止(有时种子需浸泡2 周以上才裂嘴) 。

(2) 播种 育苗容器采用育苗盘、木箱或砖砌育苗池等,深度不超过20 cm ;基质为沙质土壤、细沙或人工配置的复合基质,要求持水能力较强且排水良好、并有一定的养分供应(必要时需添加腐熟的农家肥或复合肥) ;基质用01067 %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采用穴播,每穴1~2 粒,穴距10 cm。10 d 左右发芽出苗。为保持湿度,苗床上可以搭建覆盖塑料薄膜的小拱棚。

(3) 幼苗的管理 当幼苗有两片真叶时,要有充足的光照,以保证幼苗的正常生长并避免徒长。常见虫害有步甲、蝼蛄等食叶、食根害虫,可用敌百虫10 g加1 kg麦麸配成毒饵撒于行间诱杀。注意保持土壤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

(4) 定植、移栽 当爬山虎幼苗长出3 片真叶并逐渐长高长壮时,标志着幼苗已经进人了自养阶段,此时可以进行移栽和定植。选择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密度一般为株距30~40 cm。移栽后幼苗怕旱,但忌渍水,因此幼苗应经常浇水,但不能存有明水,至幼苗长出吸盘或卷须时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为获得壮苗,可适时补充磷钾肥和有机肥料。移栽后2 个月,爬山虎苗的藤茎一般可长至40~50 cm ,此时可进行数次摘心以促壮苗和防止藤茎相互缠绕遮光。经过5~6 个月,爬山虎实生苗基部直径一般可达到015cm ,长度也可达到80~100 cm。

3.2 扦插繁殖

(1) 插条的选取 嫩枝扦插于

每年6~7 月采集半木质化嫩枝,剪成10~15 cm 长的插穗,上剪口距芽1 cm左右平剪,下剪口距芽015cm斜剪;硬枝扦插则于每年落叶后土壤结冻前,选取直径015 cm左右、长10~15 cm 的休眠枝,剪穗方法同嫩枝扦插。

(2) 插条处理 扦插前,插穗用

ABT 1 号生根粉溶液进行预处理。嫩枝插穗的处理浓度为50 ×10- 6 ,浸泡时间为015~1 h ;硬枝插穗处理浓度为100 ×10- 6 ,浸泡时间为1~ 2 h。浸泡深度为距插条下剪口3~4 cm。

(3) 扦插以河沙或河沙与土的混合物(土/ 沙= 1 :1) 为扦插基质,充分整平。处理后的插条直插入基质3~4 cm ,压实,及时喷、灌水以保持基质和插条湿润。扦插后20~25d 便可生根,生根后即可移植。

3.3 压条繁殖

压条繁殖法是在爬山虎的茎藤不与母体分离的状态下将其压入土中,使压入土中的茎节处发根,然后再剪断形成数个独立于母体的新株的繁殖方法。压条生根前,茎藤所需的水分、养分全部由母株提供。

(1)压条时期 生长各期均可进

行,一般以3~4 月爬山虎的体内汁液开始流动和7~8 月枝条成熟后的两个时期进行压条效果较好。其它时期压条虽然也能成活,但生根较慢。

(2) 压条方法 将匍匐于地面的茎藤,自基部保留40~60 cm的暴露生长段外,其余部分均可埋入配好的基质。基质成份为优质厩肥:锯末:表土为1 ∶1 ∶1 或2 ∶1 ∶1。基质覆盖厚度一般为15~20 cm。覆盖后应经常浇水保持湿润以利发根、出芽。

(3) 断剪成苗 压条15~20d ,新芽便可自被埋压的节处长出。待新芽长至40~50 cm时,新根已生长良好。此时可在新芽下方10~15 cm处挖开小段土埂,在节间剪断,便得一株新苗。剪后立即覆盖剪口,使剪口尽快愈合。3~4 d 后,新苗便可以移苗出圃,定植或保留在原位继续生长。

4 爬山虎属植物在园林中应用

爬山虎属植物在园林中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墙体绿化,假山、长廊覆盖,道路坡面绿化等方面,有不少地方将它们用作地被植物栽培,还可进行人工造型,作盆景欣赏。在园林中常用的有两种爬山虎属植物:爬山虎吸盘发达,附着力强,但生长较慢;五叶地锦生长快、抗性强,但吸盘不发达,附着力弱。一般在应用中多为二者配合使用。

4.1 垂直绿化

爬山虎属植物垂直绿化主要形式为阳台绿化、花架绿化、景墙绿化、栅栏绿化、附壁绿化、高架桥立柱绿化。爬山虎属植物可借助吸盘,攀附它物生长,利用此特性发展垂直绿化,具有少占或不占土地的特点,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城市人多地少、建筑与绿地争地的矛盾。

在园林应用中常见几个种中,攀附力强弱依次为爬山虎、五叶地锦、异叶爬山虎、绿爬山虎、粉叶爬山虎。爬山虎的攀附能力最强,自然攀附高度可达20~30 m ;最弱的是粉叶爬山虎,因其只有卷须而无吸盘,仅适宜于棚架、花门、绿亭、绿廊等低矮建筑及坡地、屋顶、阳台悬挂绿化。

4.2 护坡绿化

随着道路建设的加快,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道路两侧坡面的覆盖对于防止雨水冲刷,保护路基,丰富道路景观,具有重要意义。爬山虎对土壤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耐旱,固着性好的特点,是道路坡面覆盖的优良植物材料。我国许多城市的高速公路、立交环路已成功利用爬山虎属植物进行覆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叶地锦在高速公路边坡、中央分隔带等立地条件极差的条件下,长势依然旺盛,且能忍受高达80℃的路面温度。如果栽植合理、管护正常,当年成活率可达96 %以上,生长量在2 m以上。据测量,夏季路面温度达到55 %左右时,它仍能正常生长,当年栽植的五叶地锦1 a后覆盖度可达70 %~80 %,2 a后可实现100 %覆盖。

5 爬山虎属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生态效果

在城市绿化中爬山虎适应墙面辐射的高温,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能力很强,对氯气抗性强,主要生态效果有: (1) 夏季爬山虎爬满墙壁对墙面的降温增湿效果显着,减少了墙壁热辐射的面积,有效地消除了部分热污染源; (2) 爬种植在建筑物墙根处,占用绿化土地面积小,既达到了绿化效果,又弥补丁城市绿地不足; (3) 爬山虎增加了城市中植物光合作用的面积,提高了光合效率,从而吸收、固定了城市由于燃料的燃烧和人类的呼吸等诽出的二氧化碳,减少了温室气体,从根本上达到了减弱“热岛效应”的效果。

爬山虎属植物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爬山虎应用于楼房墙体、院落围墙、花架、假山的绿化、美化以及通道工程等城市绿化方面等。爬山虎在城市立体绿化方面的价值和重要性在于降低楼房室内温度、减缓墙体表面风化、减少噪音影响和增强美学效果。爬山虎夏季能降低外墙面平均温度317 ℃,降低室内温度216~7 ℃,增大室内平均相对湿度5 %~10 % 。测试表明,有绿墙面比裸墙减少50 % 的辐射热。对墙面减缓温差裂缝、减缓墙体表面风化、增强墙面强度和装饰效果等均有较好的作用;通过对城市污染区实地栽种和化学测试发现爬山虎具有较强的吸、抗氯、氟、硫污染能力,有助于改善污染区的环境,减轻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街道两侧都有墙面绿化的临街室内,可减噪10~20dB ;滞尘量平均为2014 g/ m2

上一篇:论四季桂扦插繁殖技术及园林应用 下一篇: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文学性的问题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