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班主任和学生的谈话技巧

时间:2022-07-07 02:26:53

浅议班主任和学生的谈话技巧

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情感,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谈话工作注重技巧,讲究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不注重方法,不把握好时机,不仅效果低下,反而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1.要注意谈话时机的选择,避免“扑火”式谈话

W同学某天下午在历史课习题讲评时多次与同桌讲话、嬉闹,历史老师劝说并批评了该生,但该生置若罔闻。此时,历史老师非常生气,撕毁了两位学生的试卷,于是W同学与历史老师发生了冲突。随即,历史老师将这一事件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立即找到W同学,喊到办公室,或电闪雷鸣,声色俱厉,或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停课谈话,新账旧账一起算,最终责令该生写出书面检讨并向老师认错。

这位班主任的谈话是否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做法是否得当值得商榷。我认为该班主任在对问题的处理中存在以下瑕疵:

(1)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与科任老师发生冲突时,情绪上必然相当激动,他认为老师撕毁了自己的试卷才会引发冲突,这次事件是老师引起的,不是自己的错,心理上根本不愿接受写检查的处罚,对班主任所讲的道理更不会心悦诚服。

(2)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停了W同学的课,使得他在心理上认为老师是相互袒护,对他进行了处罚。W同学必然会变得更加倔强,难于接受批评教育,甚至对班主任会心生怨恨,产生抵触情绪。

那么,面对这样棘手的突发事件,作为班主任,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我以为,采取冷却处理,先让学生平静下来,继续上课,暂时缓解学生的情绪,再寻找时机,指出学生扰乱课堂教学秩序是对教师劳动成果的不尊重。然后针对这些,痛下语言的“杀手”,对其切中肯綮,酣畅淋漓地批评教育,这样所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比较好。

班主任对事发的过程有全盘的了解,在找学生谈话时,目的自然就比较明确,理由也更加充分,此时,再与学生心平气和地去分析事情发生的经过和结果,并明确提出班主任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主动承认自己当时的做法是错误的。处于这样的氛围中,他们才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

2.要注意谈话分寸和场所的把握,避免“祥林嫂”式的唆

一位班主任在期中考试后的第二个星期找N同学多次谈话,谈话的场所选择在宿舍、餐厅、课室、校园。N同学在班里是名列前五的优秀学生,同时在年级也是排在前五十名的位置。班主任的谈话目的是希望N同学在学习上争取更大的进步。班主任几次谈话离不掉的话是:“如果N同学你能勤奋刻苦,更新学习方法,就必然能达到这一目标。”

当然,班主任的殷切期望、浓情期待,对学生的责任心和信任无可厚非,应该说是一名非常尽职的老师,但我认为,虽然该班主任用心良苦,恐怕收效甚微,甚至还会负面地影响N同学。该班主任找学生谈话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班主任认为自己说得越多越好。只要看到该生,就要苦口婆心地训导一番,会造成学生认为老师的话太多,太过唆,干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另外,班主任过早、武断地定好调子,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压力,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2)在有其他很多学生在的地方找学生谈话,难免会让其他同学对该同学产生看法。因此,班主任找学生谈话时要注意谈话的分寸、方式、内容、地点等,力求让谈话效果达到最佳。

3.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呼唤多一些“跑偏”式谈话

某班主任找Y同学谈话,该生是所谓成绩和纪律的“双差生”。班主任与其谈话时,一针见血地指出Y同学近期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对学习的态度,多次要求该生改掉这些坏习惯,否则,这些不良习惯会毁掉他的一生等。可谓循循善诱的教导,怒其不争的批评,让其将精力和时间花在学习上。

班主任找后进生谈话尤其要注意避免谈学生的错误,抓住他们的“小辫子”不放。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平时的谆谆教导,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发现其特长,凸显其优势,暴露其闪光点。因此,班主任和学生的谈话,可以“偏离”一些主题,切勿每次谈话必是学习成绩,每次谈话必是遵守纪律。教师要多创设机会,与学生海阔天空、“信口雌黄”,让那些后进生走出阴影,放飞思想,扬眉吐气,意气风发。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希望我们广大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己的谈话技巧,从而让师生之间的谈话成为搭建师生情感的桥梁,让班级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

上一篇:让小学语文课堂“动”起来 下一篇:让情感教学遍布小学语文课堂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