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多久?

时间:2022-07-07 01:06:47

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用工荒”或许是第一座大山。

持续几个月的“用工荒”依然在蔓延。为了吸引务工人员,很多地区工人工资已比去年上涨约20%,但随着国内通货膨胀愈演愈烈,20%的上涨率解决了多少问题?记者了解到,一些地区的企业到现在只完成了招工计划的50%-80%。他们用尽各种办法“抢人”,到车站直接“接人”进厂老板开豪车做招工宣传,还有企业招40-50岁之间的临时工来应对完不成的工作。然而,权宜之计毕竟收效甚微,巨大的用工缺口让企业只得少接订单,不敢满负荷开工。

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因素――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逐年减少,到2009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迅速下降到5.05‰。有关专家预测,大约在2015年中国新增劳动力的供给将转为负数,这标志着劳动力无限供给局面的正式终结,劳动力“刘易斯拐点”已经临近。这一观点无疑给“希望者”泼了一盆冷水。许多声音在追问:这场蔓延中国东西部的“用工荒”到底会持续多久?

加薪的作用

西下恒司:作用很大

加薪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苏州,大部分企业还在执行苏州最低工资标准――1140元。我们公司普通工人的工资比去年上调了近20%,基本工资加上各种津贴约在2500元--左右,这y_资水平在苏州地区处于中上的水平,很具吸引力。我看到一项市场调查显示:根据当地生活水平,目前工人基本工资上涨50%左右才能起到留住工人的作用,这是大部分企业都难达到的水平。

但是,加薪却不是唯一的撒手锏。对于企业来说,改善员工的吃、住、行,加强内部管理,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才能让员52211作得安全、健康、心情愉悦;要给员工制订相应的职业规划,让员工有干劲、有盼头,这才是留住人才的真正途径。

卫薇:只能缓解

加薪有部分作用,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给工人加薪肯定不行。但是加薪也只能起到短期缓解招工难的作用,无法解决根本性问题。

陈俊光:还不够给力

工资标准只是一个“保健指标”,只能决定多少钱可以让你的员工留下来:要使员工真正愿意长期在企业稳定发展和贡献力量,光靠加薪还是不够的,还要在精神层面关心和引导员工,让员工清楚明确地了解企业对员工行为和绩效方面的期望。

龚武:只能换取有限时间

加薪也许并非一剂良药。对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已不再年轻,随着农村形势的反转、国家对农业的支持,这些人开始回流。而“80后、90后”也不愿意再做父辈从事的下工厂挣计件工资的工作,现在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供他们选择,如零售业、服务业,这是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且,传统工厂管理的方式约束自由、不够人性化,是不被年轻人喜欢的。因此,即使企业能增加20%-30%的工资,也只能是以更高的成本换取有限的时间。很快,这些年轻人都会相继离开工厂因为,时代变了,工厂时代正在失去往日的吸引力。

李长安:解决不了根本

短期来看,加薪有助于缓解“用工荒”的问题。但有两个问题,一是加薪取决于企业的效益好坏,目前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不高,缺乏加薪的动力;二是从长期来看,光靠加薪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方面加大改革的力度,使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并将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形成稳定的劳动力队伍。持续多久

西下恒司:将会长期存在

“用工荒”将会是长期的问题,尤其是沿海地区。随着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了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很多知名企业陆续在内部欠发达地区开设工厂吸引了当地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由于生活成本较低,而工资水平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并不十分明显,因此留在老家工作将会是很多以往背井离乡在外辛劳打工农民工的选择。

卫薇:短时间内难解决

“用工荒”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通过经济杠杆找到一个平衡点的时候才能缓解。

陈俊光:做好长期“战备”

这一情况不会一直存在。中国目前还处于城镇化初级阶段,以每年增加1%的城镇化速度计算,每年将会有超过100万的农民工加入城市群体。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目前远没有达到劳动力枯竭的程度。但是,“用工荒”会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和地区存在一段时间。如我们所处的东部沿海地区,不论是教育体制改革,还是区域经济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需要与“用工荒”长期作战。

龚武:不可能长期存在

“用工荒”现象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和用工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外资企业发现在中国使用自动化机械的成本没有手工操作的成本低,因为那时市场有限,不需要大规模生产即可满足需求,所以他们大量雇佣手工工人;另一方面,外企雇佣工人对当地政府也是有贡献的,因为那时雇佣多少工人,是各级政府在引资时的重要考量。而现在,这两方面的情况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用工荒”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现象,是一种挑战,更是我国产业升级和生产型企业转型的一剂“催化剂”,迫使各级政府和企业在新形势下重新寻求出路。所以,

“用工荒”现象不可能长期存在,也不允许长期存在。

李长安:可能持续多年

“用工荒”不仅是人口和劳动力转折的一个“信号灯”,也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的一个重要征兆。从国际经验来看,“用工荒”往往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奏。例如,早期的英国和美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均出现过“用工荒”现象。在每次重大的产业转型升级前,劳动力市场出现“用工荒”已成为世界性的普遍问题。

中国早在2004年就出现“用工荒”,但那个时候是局部的,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影响不大。而现在这一现象已经扩散到全国,包括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地现在也缺劳动力,这就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的“刘易斯拐点”真正来临。如果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问题可能要持续多年。如何避“荒”

西下恒司:设备更新

除了通过改善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生产环境来留住工人外,我们将引进最新高效能自动化设备,在不增加工人的情况下提高产能,从而减少对劳动力过度的依赖,这也是目前解决“用工荒”最有效的办法。

陈俊光:留住“人心”

从目前情况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薪和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来留住“人”。我们目前采取的方式是:优化人力结构,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人员编制;审视现有的薪酬福利体系与制度,通过优化改良把钱花在“刀刃”上;加强人员培训,鼓励一岗多能,力求节省人力的同时为员工创造学习进步的空间,增加企业认同感;举办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推广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感情留人”。

龚武:多条腿走路

用人方面,企业可以考虑给工人创造更好的提升平台,如让有能力的工人向管理性职位、销售型职位等晋升;招工方面,可以考虑逐步从沿海向内陆省市转变,这可以某种程度上缓解一部分压力,比如富士康在郑州、河北廊坊,李宁在湖北荆州建立生产基地;技术方面,大量使用自动化技术,把那些原本由人工操作的分拣、配货工作由全自动的电脑程序和自动化机器完成,不但可降低成本还降低了出错率;企业转型,从生产型转向服务型、增值型,如以前企业从事代工,可以从OEM向ODM转变甚至向品牌型企业转变,国内知名企业红孩子、迈瑞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而富士康也正在向零售端延伸。

李长安:鼓励大学生进厂

除了加薪外,企业还可用资本替代劳动、用机器取代工人,多购置一些能替代劳动力的机器设备,提高技术水平,这是短期内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另外,现在我国存在着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两难”问题。政府应该统筹考虑农民工就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励大学生进工厂、下车间,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无疑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工作。为此,政府可以出台鼓励措施,对大学生进工厂下车间进行补贴和奖励,形成一股大学生进工厂下车间的浪潮。这一方面能有效缓解用工荒问题,还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可谓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上一篇:突围刚开始 下一篇:转型升级“双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