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检验检疫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时间:2022-07-07 12:27:57

浅议检验检疫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改革发展的趋向,又是我国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检验检疫部门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检验检疫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最后从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完善标准法规体系等方面对检验检疫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检验检疫 标准法规体系 公共服务理念 公共服务能力 建设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在全球化不断加速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管理体制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各类社会问题日益凸显,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国行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服务型政府”写到了报告里,提出要加快行政制度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党的十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可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构建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各项改革,体现执政为民的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必由之路,它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检验检疫部门承担着对出入境物品、人员、交通工具进行检验检疫,保证出入境商品质量,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营造公平竞争的外贸环境,促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服务经济发展;谋划质量发展,探索质量管理新举措,促进地方质量提升等职责。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变化,作为一个涉外经济执法部门的检验检疫机构,对于提升检验检疫工作效能、树立检验检疫良好形象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受到传统文化、固有政治体制的影响,检验检疫部门的公共服务存在较多问题,因此本文进行了一些探讨,以期为检验检疫部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检验检疫部门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理念方面

首先,检验检疫部门的工作理念、行政模式长期受到管制型政府的影响,管制型政府是由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所支配的,是为了实现自上而下的统治而行使权力,而服务型政府则是主张社会本位、公民本位、以公民的需要为出发点,检验检疫部门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尚不够彻底,导致了检验检疫部门的公共服务理念仍较为薄弱。其次,受到传统理念和思想的影响和制约,部分检验检疫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一些传统的、固有的理念和观点仍然根深蒂固,习惯于用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来推进工作,将检验检疫方与服务对象对立起来,视作管理与服从的关系,没有树立起公共服务的理念。

(二)标准法规体系方面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呈现持续高速发展态势,尤其是加入WTO后,我国的贸易量、贸易品种以及贸易区域实现了大幅的增长,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进行修订,例如《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检验检疫的基础法律最近一次的修订距离现在也有7年多的时间,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导致一些下位部门规章、工作规范制订的法律依据不充分,不能及时出台或更新,对实际工作指导性不够。另外,我国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不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和协调的机会也较少,不利于掌握国际标准新动态,对国际标准中先进因素的吸收和转化不足,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时常处于被动状态。

(三)监管服务模式方面

检验检疫监管服务模式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相比依旧略微滞后,主要原因在于过去重把关轻服务,重检验检疫轻管理的工作方式,这样不仅工作量剧增,也管不住、管不好。例如在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方面,我国生产企业整体水平较低,忽视了对企业的宏观管理、技术指导,“授人以鱼”却不“授人以渔”。进口方面,以往检验检疫监管的重点也集中在进口产品本身,较少对涉及产品风险的各个因素,如出口国的质量安全总体情况、国外官方管理水平、进出口企业的诚信情况做综合的分析、评估和管理,这种依赖检测不分主次的把关模式不仅事倍功半,也使得企业成本增加,影响通关效率。

(四)部门间协作方面

从实践中来看,检验检疫机构与其他相关单位间联合执法和资源整合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导致通关效率和服务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原因一是各单位没有将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作为共同目标,当各单位间利益追求不同的时候,容易发生推诿扯皮的现象;二是缺少沟通协作机制,不能及时掌握和跟踪地方政府的一些经济发展要求和最新政策,影响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此外与地方质量管理部门间、与口岸联检部门间没有建立定期联络机制,也存在信息渠道不畅通、配合不积极、协调力度不够、工作环节衔接不紧密、部分通关环节运行不顺畅等现象,不利于及时掌握进出口产品的形势和动态,提供更加快速、优质的通关服务;三是缺少应急联动机制,发生突发事件时,不能充分发挥应急机制的作用,无法做到业务互助、信息共享,难以达到风险预警快速反应的要求。

二、检验检疫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我国地方政府结合各自特点,从行政、法治、电子政务等角度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模式,比如:理顺政府各个机构之间的关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增强工作效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实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等。在加强检验检疫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直面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和现实障碍,也要有针对性地借鉴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从观念上、制度上、具体做法上不断探索,着力研究出提升检验检疫部门公共服务能力的制度和模式。

(一)培树检验检疫人员的公共服务理念

公共服务理念是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公共服务理念贯穿并围绕于公共服务的制度设计、公共服务的实施、公共服务的监测、公共服务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新形势下,检验检疫部门应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自己定位于公共服务者的角色,要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从人民群众需要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开展工作。制度保障方面,要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来加强对人员公共服务理念的培育,通过开展伦理道德教育和公共服务伦理教育,促进部门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的转变,促进角色定位转变。只有检验检疫工作人员真正树立了公共服务理念,才能更加积极地接近公众、了解社会,才能更主动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和问题诉求摆在首位,提升提供公共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着力完善标准法规体系

在当今社会,标准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合理运用标准对于世界各国维护本国利益、推动对外贸易、促进产业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发达国家在技术标准方面起步较早,现已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较完善的标准法规体系。但在我国,标准法规工作的起步晚、起点低,在制定标准时,大多满足于填补空白,而没有对构建整个标准法规体系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这导致我国现行的标准法规体系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检验检疫部门应积极参与并推动国家标准和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的制标工作,尤其是涉及安全、卫生、健康和环保等敏感商品的要尽快修订或制订,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要积极与国际接轨,及时跟踪国际先进标准,借鉴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法规体系建设的经验,并着重抓好标准法规的执行与落实,让标准法规真正发挥作用。

(三) 积极转变职能

积极转变职能,把握好自身职能定位,是检验检疫部门提升服务效能、树立公共服务理念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是要从片面强调把关向把关与服务并重转变。把关与服务是检验检疫工作的永恒主题,把关可以说是检验检疫部门最基本的职能所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检验检疫机构扮演着管理者、控制者、监督者的角色,更多强调“卡、管、罚”的把关工作,但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国家的一个行政执法机构,要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执法,要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更好更多公共服务,否则,检验检疫部门的把关工作就会偏离方向。另一方面是要从微观检验检疫向宏观质量管理转变。检验检疫部门要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保姆型”管理方式,真正将检验检疫工作重心从微观事务管理转移到加强宏观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加强公共服务上来,明确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哪些重点管、哪些次要管,把有限的行政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四)完善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

我国现行的产品通关以及产品质量监管,在整个过程链中是由多个部门分工负责的。由于工作内容情况复杂、涉及的部门多,且很多事项在政策法规上存在空白,因此部门之间的深入沟通和综合协调对于提高整体效能而言至关重要,只有沟通渠道进一步打开,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制定标准、执行政策,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本地区经济发展。

一直以来,检验检疫部门对于如何更好地实现服务职能进行了不断地深入思考和研究,且上到国家质检总局,下到基层检验检疫部门,都制定了许多服务举措,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对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行重新定位和审视,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完善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举措。

上一篇:军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策略 下一篇:“微创”教材 启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