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07-06 10:54:05

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汽车、机电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具有知识面广、概念多、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应用性强等特点。因此,如何让学习习惯差、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学好机械基础课,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是众多任课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实情,对机械基础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

【关键词】机械基础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192-01

机械基础是中职学校汽车、机电等专业等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讲解有关机械的一些概念、理论知识,其教学效果不佳。因为,一方面,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及感性知识;另一方面,其教学内容实践性强、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对机械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一 做好课程介绍

对于刚进校的中职生,他们对机械知识十分陌生。因此,身为一名专业课教师,首先应作好课程介绍。让学生明白机械基础所涉及的知识以及这门课程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基础的积极性。教师在上第一节课时,除了要做好课程及专业介绍之外,还应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学生只有喜欢任课教师,才能学好该课程。教师应根据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及生产实践实例,讲明机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向学生介绍与本门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行业发展前景,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最后,强调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点章节、教学难点、知识结构特点以及该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系,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二 结合学生学习实情,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取舍的原则:“以实用、够用为准。”如根据学生学习实情和专业特点,在正式上课以前,先组织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通过观察生产实践中常见的机器和机构导出机械的概念,这样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简洁明了,让学生树立能学好此门课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模式的改变

学生只有对某门课程感兴趣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前提条件。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新奇”激趣

课堂中的“新奇”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对新鲜、奇怪的事物都好奇,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地学习。如在学习“连杆”时,可以设问:日常生活中用到的缝纫机和公交车车门采用的是什么机构。因为学生对缝纫机和公交车车门熟悉且感兴趣,学生讨论起来十分激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教学方法的改革

作为机械基础课程教师,要不断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改革,才能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任课教师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和一本教案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只靠教师讲解原理知识,用双手来比画机械传动机构,这样的教学尽管教师讲得汗流满面,学生却在腾云驾雾,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差甚远。

第一,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各种零件的组合形式、机械内部结构、传动机构的特点,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轻松地掌握教学内容。这不但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第二,互动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机会,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交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文化基础不同,可采取分组教学。每学期开学时对以前的教学内容进行摸底考试,根据学生的分数分为励志组、普通组和加强组。对于励志组,可适当地缩短理论学习时间,提供更多拓展训练时间;对于普通组,在学习方法上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加强组,除了在学习内容上要加强辅导,还应在学习心理上进行开导,学习方法上给予指导。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到针对不同文化基础学生的因材施教。

四 全方位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三师型”教师

所谓的“三师型”老师,一是心理疏导教师,二是理论教学教师,三是实践指导教师。目前,多数中职生大多升普高失败的学生,有的早就被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化为差生,从小就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声中长大是他们早已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那些受歧视的学生,在心理方面进行开导,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信心。作为一位机械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好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专业教师要定期到相关企业实践锻炼,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装配过程、产品设计等,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只有通过企业的实践锻炼,才能准确把握“以够用、实用为准”的原则。

总之,作为专业课老师,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文化基础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专业素养,让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为今后的就业和后续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孔戎.浅谈课堂提问在《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2)

[2]李文静.《机械基础》课直观教学的新尝试[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上一篇:化学学习中学习策略的运用分析 下一篇:浅议体育课堂安全事故的成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