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真菌分析

时间:2022-07-06 10:22:48

皮炎湿疹患者皮肤常见细菌、真菌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皮炎湿疹患者皮肤的常见细菌、真菌,探讨皮炎湿疹与病原菌种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的皮肤组织,进行真菌、细菌培养,分析患者培养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马拉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8.33%和28.33%显著高于对照组(27.50%和0.00%)(P

【关键词】真菌;细菌;皮炎湿疹

【中图分类号】R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68-02

皮炎湿疹是一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渗出倾向明显的炎症反应性皮肤病。研究表明,皮炎湿疹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而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生与病原菌感染显著相关[1]。因此,分析皮炎湿疹患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征,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通过检测皮炎湿疹患者及健康人的皮肤病原菌情况,探讨皮肤湿疹与病原菌间的关系。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皮炎湿疹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36.5±3.2)岁,平均病程(1.3±0.6)年,皮损30例,无皮损30例;患者均符合皮炎湿疹诊断标准,并经病理检查确诊,排除近期采用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患者。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38.6±3.5)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皮损者,采集皮损部位皮肤标本;非皮损者和对照组,采集前臂屈侧皮肤标本。将采集到的标本分别接种到不同的培养基(萨布罗培养基、羊血平皿培养基、马拉色菌培养基)中培养。羊血平皿培养基置于有氧环境,温度35℃,培养1~2d;萨布罗培养基、马拉色菌培养基均置于恒温培养箱(37℃)中培养,培养30d。培养结束后,鉴定病原菌生物学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对象病原菌检出情况比较

由表1可知,对照组马拉色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7.50%、30.00%和0.00%,观察组分别为48.33%、31.67%和28.33%;观察组马拉色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且马拉色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P=0.037

表1 两组对象病原菌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正常菌群,健康成人及儿童体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均不超过5.0%;马拉色菌广泛分布于人体头皮、面部、躯干上部,是体表皮肤正常寄生的一种嗜脂性酵母菌[2]。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马拉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皮损和继发感染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皮损和无感染患者,说明皮损为细菌繁殖、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容易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皮损部位病原菌感染与皮炎湿疹的发生、进展有密切联系,皮损部位的马拉色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加重时会明显加重炎症反应,临床上可通过应用抗感染药物来减少病原菌感染,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王华, 唐立, 杨国玲, 等. 皮炎湿疹患者皮肤菌群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4):5574-5576.

[2]陈敬, 董霞, 吕锦, 等. 无继发感染的泛发型湿疹122例皮肤菌群的测定和药敏分析[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 10(2):114-115.

上一篇:小儿腹泻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研究 下一篇:ICU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