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意教学新思考

时间:2022-07-06 10:18:09

小学语文诗意教学新思考

【摘 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堂,表现为教学理念有诗意;体味文本有诗意;课堂面貌有诗意;师生情感有诗意;教学艺术有诗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诗意教学

语文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对于“语文是什么”,人们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而明晰的认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两大方面,即包括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两大方面。“文以载道”,所以,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人的品格、底蕴,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可惜的是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只关注语文素养中功用性的一面,而且仅仅指向应试。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例如很多老师在对语文理解运用的教学时,设计一些练习题,练习题做完了,课文也就学好了。对文本的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有关课文的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都不见了。面对学生课堂上眼神呆滞、表情冷漠的无动于衷的种种,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该怎么做?怎样才能更巧妙地拨动学生心中敏感的那根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使他们活跃的智慧和鲜明的想象得到发展呢?我以为,唯有进行诗意的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诗意”的解释是这样的:“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由此可见,“美”是诗意的最显著特征,给人以美感享受应是语文课追求的目标。教学实践中,我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学生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诗意课堂。

一、教学理念要有诗意

1.关注生命

关注生命,就是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新一代语文教师在理念上也应具备这一诗性特质。一个诗意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成长。孩子的精神主要靠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教师的崇高在于无私的奉献,在于爱心的流淌。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怎么能驾驭课堂,怎能让孩子喜欢语文

2.树立民主

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会启迪开学生的思维之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谱写出诗意的旋律。第一,民主的课堂是相互尊重的课堂,包括师生间、学生间和对教材的尊重。其次,民主的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课堂。教师应当认识到相对于文本,教师与学生同样是习得过程的参与者,这是民主语文和人文语文理念的体现。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平行交谈,真诚沟通,民主协商,直至共同成长。这种平等对话,也是师生双方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下的启迪。这种平等对话才能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一道风景,成为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股甘泉。

3.张显个性

诗歌一向高举着张扬个性的大旗,成为文学园地里打动读者心灵的一方净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教学也就拿起这面大旗。然而,个性的缺失,仍然是困扰当前语文教育的痼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体会、抒感。

二、体味文本要有诗意

上文提到,如今我们不少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很多老师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使得课堂生动形象,吸引学生。便将语文课变成了无所不包的文化课,大量引用课外的知识,有的课外知识甚至与文本内容没有任何关系,虽然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全,但这样又与语文教育的初衷相左了。语文课堂的教育,是无法脱离其文本的语言的。就连语文教学中非功利性的这一方面,例如其价值观,民族心理,文化观等这些也是通过语言进行的,精神就是以语言为介质而存在的,不可能脱离语言独立存在。

三、课堂面貌要有诗意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感情充沛的,理论丰厚的、文学底蕴深厚的、人性伟大的课堂。很多语文教师除了读好教材,备好语文课外,从不去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变为识字、写字、读文、背诵和写作的生硬的语文活动,这就将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抹杀了。语文课堂应包含丰富的情感和意蕴,饱含文化深意,不仅是工具性,更是人文性的课堂。这些鲜活的语文课堂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更是语文方法和教学过程,语文情愫和语文修养。

四、师生情感要有诗意

很多学生会因为语文老师而喜欢语文学科,所以教师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喜欢老师。我们想一想,素质不一样的教师你更喜欢怎样的教师?有一位教师课堂上骂骂咧咧,说话尖刻酸辣,冷嘲热讽……学生在教师的驯骂中度过每一节语文课;还有一位教师诗情画意的语言,端庄优美的姿态,幽默风趣、妙语连珠的课堂教学讲授,还有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学生会从内心喜欢上什么样的教师呢?教师引用的每一句名人名言,每一首古诗散文,每一个经典故事,每一个成语寓言故事,这些都能给学生提供效仿学习的素材,在学生的内心刻下难忘的记忆。在这样的语文老师的感染下,学生确实能受益很多,学生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最大的乐趣,学生会从小积淀语文素养。

五、教学艺术要有诗意

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我们知道艺术是技艺和智慧的高度完美的结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教师要学会锻炼处理教材的水平,讲究课堂设计的艺术手段,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学会处理课堂问题的艺术,甚至在教学语言、教学板书、教师课堂操作水平上都要注重教学艺术。教师要追求个性和鲜活的教学方法和智慧,在课前导入的时候,不能够照本宣科,直接走向主题,而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让学生投入沉浸到教师铺设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生成新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艺术水平,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手段不能重复不变地使用,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美好的常新的一切。

参考文献:

邓丽娟.建构诗意感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J]. 教育教学论坛 , 2010,(26).

上一篇:小学体育使用游戏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